毛泽东青年时代曾说: 吾人揽史时,恒赞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 汉武帝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喜爱。 1936年2月毛泽东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对中国的杰出帝王进行评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汉武帝名列其中,获得了毛泽东高度重视。 1957年6月13日毛泽东在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吴冷西等人谈话时说: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失为鼎盛之世”。这是对汉武帝公正而极高的评价。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有的人进行形式上的解读,认为这是对秦始皇的反动,是对法家治国思路的抛弃,是儒家的复兴,吸收道法诸家思想,并成为意识形态统治者的创制过程,因此汉武帝成了批判的对象。 这时,毛泽东出来说话了:汉武帝是法家,一锤定音。 毛泽东这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人物,为什么对汉武帝情有独钟呢? 伟人评伟人,英雄评英雄,对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和伟大影响,毛泽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把汉武帝时期称为“鼎盛之世”,这是完全正确的。 汉武帝“缔造了华夏神州前所未有的尊严,提升了炎黄子孙傲立世界的信心,光大了伟大民族永远流传的名字!” 汉武帝从全局出发,善于把握大局,开拓了疆土,扩大了影响,奠定了版图,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尊严,增强提高中华民族的信心,提高中华民族的知名度,无疑都是空前的。 历史证明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痴情但多变的人。 汉武帝以汉帝国雄厚的物质经济力量为基础,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开拓,对中国历史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祖国的辽阔疆域,大体上是在汉武帝时期对西北、东南、南方和西南地区开拓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而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随着疆域的扩大,汉民族以外的各族人民,加入了祖国的大家庭,共同创造着祖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汉武帝适应了中华民族发展和融合的历史趋势,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都是最高的指挥者和实际的决策者,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对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