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独身是一种普遍现象。一般说来,独身有非自愿独身与自愿独身两类。其中,非自愿独身中来自外力因素的强迫独身在历史上占大多数,而自愿独身在历史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都强烈地主张独身,并形成了强大的独身团体(寺庙、修道院、僧侣)。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身运动,并有人宣称要实践独身主义,其中,年轻的独身男女群体在欧美国家日渐壮大,有蔚然之势。在我国,除了宗教教义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其独身信仰外,主流文化是不赞成独身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坚持独身,是伦理和世俗所不容的。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宗教原因外,社会上的独身较少。即使非自愿因素引起的独身,政府或其他组织也感觉到有义务解决。古代中国官府就把“野无旷夫,室无怨妇”当做其施政目标。在现代中国的各个单位,解决“大龄青年”问题也是单位理所当然的责任。不过,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或者在婚姻生活中饱受折磨的男女)已经开始勇于提出这样的问题:“我选择独身是否要更好一些呢?”在一些城市,独身者团体规模不断扩大,独身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日渐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