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通信综合第三代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天线收发技术

第三代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天线收发技术

第三代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天线收发技术

定 价:¥48.00

作 者: Ari Hottinen,Olav Tirkkonen,Risto Wichman著;苏东林[等]译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丛编项: 移动通信高新技术系列丛书
标 签: 移动通信

ISBN: 9787113053734 出版时间: 2004-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345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特色:·本书介绍了多天线收发技术及其对3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影响,并分别介绍了多天线收发技术在开环传输系统和闭环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本书涉及到了多天线技术对于3G和将来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影响。运用于WCDMA下行链路是我们的主要动机,但是采用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下行方向或是WCDMA系统的革新。大部分研究的方法对于通用的3G和4G系统都是适用的,例如多收发就可运用于无线LAN(局域网)。采用的方法将会是基带信号处理方法之一。·在内容安排上,力图让尚未系统学习过3G移动通信理论的电子通信类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也能掌握多天线收发技术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2章,前2章介绍了3G移动通信中的传输技术及一些基本概念,第3章~第9章介绍了多天线收发技术在开环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第10章~第12章介绍了多天线收发技术在开环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本书以通用编排的方式对多入多出技术和多入单出技术进行解释。尤其强调理论理解和工程应用二者的结合。·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适用于从事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研发人员、系统设计师阅读,也可人秋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第三代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天线收发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背景
  1.1  调制系统设计
  1.2  3G系统中技术的多样性
  1.2.1  WCDMA99版与WCDMA第4版
  1.2.2  WCDMA:最新版本
  1.2.3  cdma2000
  1.3  GSM/EDGE
  1.4  3G和更高技术要求的多天线模型
  1.4.1  动机
  1.4.2  新近的多天线传输方法示例
  1.5  总结
第2章  多样增益、信噪比增益和增益率IIIMI
  2.1  信道模型
  2.1.1  多径信道
  2.1.2  空间信道
  2.1.3  MIMO系统信道模型
  2.1.4  极化多样性
  2.2  传输多样性的性能局限
  2.3  理论上的MIMO信道容量
  2.3.1  在发送器端中无CSI
  2.3.2  在发送端的CS工
  2.4  相关信道的MIMO信道容量
  2.5  闭环传输系统的工作参数
  2.6  总结
第3章  开环的概念:背景知识
  3.1  延时分集(Delay Diversity)
  3.2  相位调制隐性分集
  3.3  码分与时分的发射分集
  3.4  分集变换
  3.5  空—时编码
  3.5.1  空—时网格编码
  3.5.2  空—时编码设计准则
  3.5.3  空—时网格编码与空—时分组码
  3.6  空—时分组码
  3.6.1  双发射机天线:STTD
  3.6.2  多重发射机天线
  3.6.3  空—时分组码术语
  3.7  非线性调制矩阵
  3.8  总结
第4章  矩阵调制:低信噪比的情况
  4.1  线性矩阵调制
  4.1.1  基础矩阵
  4.1.2  分集性和白干扰
  4,2  举例
  4.3  低SNR时的启发式设计准则
  4.3.1  Frobenius正交性
  4.3.2  最小自干扰
  4.3.3  符号同质
  4.3.4  最大符号分集
  4.3.5  最大化互信息
  4.4  匹配滤波器与最大似然度量
  4.4.1  等效传输矩阵
  4.4.2  最大似然检测度量
  4.4.3  设计准则与最大似然度量
  4.5  互信息
  4.5.1  信息与干扰
  4.5.2  扩大信息量
  4.6  围绕对角优势扩充
  4.6.1  信息测量中的对角优势
  4.6.2  性能测量中的对角优势
  4.7  测试性能
  4.8  总结
第5章  增大符号率:准正交层
  5.1  正交设计
  5.1.1  线,性空-时码的性能最佳化
  5.1.2  幺正性和线性的推理
  5.1.3  正交设计构成
  5.1.4  正交设计及消息
  5.2  复杂性问题:选择符号率和目标Tx差异
  5.2.1  达到容量
  5.2.2  线性探测
  5.2.3  选择符号率
  5.2.4  选择目标Tx差异度
  5.3  多调制设计
  5.4  准正交层的矩阵调制
  5.4.1  矩阵调制的克里夫德基础
  5.4.2  调制矩阵的闲置方向
  5.4.3  Nr=2,Νr=2时的分层设计
  5.4.4  最小自干扰3+1分层的4x4设计
  5.4.5  最小白干扰2+2分层的4x4设计
  5.4.6  对Nt>4,Nr=1的准直角方案
  5.5  总结
第6章  接收器算法
  6.1  信道估计流量
  6.2  最大似然检测
  6.3  半正交加速最大似然检测
  6.4  线性接收机
  6.5  迭代接收机.
  6.6  联合解码和检测
  6.7  举例:对ABBA的线性检测
  6.8  性能
  6.9  总结
第7章  矩阵调制:高信噪比方面
  7.1  信息和性能的对称性
  7.1.1  正交实字符对称性
  7.1.2  归一左右对称性
  7.1.3  举例
  7.2  用正交字符旋转优化性能
  7.2.1  符号旋转保护
  7.2.2  符号旋转的变化多样度
  7.2.3  性能改变和多样性符号旋转的保留
  7.3  ABBA的外在性能复数
  7.3.1  分级星图的旋转
  7.3.2  矩阵旋转
  7.3.3  性能
  7.4  通过拓展面积来改善性能
  7.4.1  拓展ABBA
  7.4.2  拓展3+1层
  7.5  对比4Tx天线的分层设计
  7.5.1  公制设计
  7.5.2  性能
  7.5.3  复杂性探测
  7.6  加权和多调制非正交矩阵调制
  7.6.1  加权ABBA
  7.6.2  多调制ABBA
  7.7  总结
第8章  加强的实用性开环设计
  8.1  随机矩阵调制
  8.1.1  非正交方案的随机化
  8.1.2  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随机化
  8.2  具有被旋转星座图的空—时分组码
  8.2.1  变形的STBC-OTD结构
  8.2.2  对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影响
  8.2.3  相关信道中改进的性能
  8.2.4  合并分集传输和STBC
  8.3  性能评估
  8.3.1  没有信道编码时的性能
  8.3.2  外部编码的性能
  8.4  总结
第9章  MIMO系统的高数据率设计方案
  9.1  Frobenius正交归一化矩阵集
  9.1.1  Clifford基矩阵
  9.1.2  Weyl基矩阵
  9.1.3  Hadamard基矩阵
  9.2  当Nt=T=2时的双MIMO调制的最优数据率
  9.3  数据率为2的四发射天线
  9.3.1  双STTD
  9.3.2  双ABBA
  9.3.3  三符号准正交且数据率为2的方法
  9.4  数据率为3的四传输天线
  9.5  数据率为4的四传输天线
  9.6  这些方案提供的信息
  9.7  总结
第10章  闭环方法——选择性多天线扩展
  10.1  在WCDMA中的闭环传输多样性
  10.1.1  计算反馈度量
  10.1.2  量化与反馈编码
  10.1.3  提高可靠率
  10.2  超过两个的传输天线
  10.2.1  使用快速反馈信号处理的扩展
  10.2.2  使用长期反馈进行线性处理
  10.2.3  反馈编码与矩阵参数
  10.3  性能
  10.4  总结
第11章  关于闭环概念的分析
  11.1  一般反馈信号设计方法
  11.2  关于共相算法的信噪比增益的分析
  11.3  排序和共相算法的SNR增益分析
  11.3.1  减少反馈信号的量
  11.3.2  双传输天线分析
  11.4  多程Rayleigh衰减信道的SNR增益
  11.5  反馈信号里的错误
  11.6  反馈反应
  11.7  比特错误率
  11.8  对于顺序和共相算法的传输权重产生
  11.9  相对瑞利衰减信道中的信噪比增益
  11.9.1  长时期反馈的量子化
  11.10  总结
第12章  混合闭环开环方法
  12.1  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比较
  12.2  收发机基本概念
  12.2.1  相关信道、预编码和矩阵调制
  12.2.2  多入单出传输的长期波束合成
  12.2.3  非正交调制矩阵的长期波束合成
  12.3  性能
  12.4  空-时再传输
  12.4.1  码元速率次数为1的再传输方案
  12.4.2  码元速率次数为2的再传输方案
  12.4.3  数值例子
  12.5  自适应空-时调制安排
  12.6  总结
附录A  均匀、叫亘等禾口不等
  A.1  均匀和转换
  A.2  酉恒等式和行列式不等式
附录B  克里夫德代数的矩阵表示法
  B.1  矩阵表达式的维数
  B.2  普通矩阵的克里夫德基
附录C  缩略词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