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著的《杨振宁传》。在这本传记里,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和分裂的故事。李政道和杨振宁这两位中华民族的精英、奇才,他们在科学上所创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的成就,震撼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心灵。中华民族为有了他们而永远感到自豪和骄傲。不幸的是,在他们之间产生了裂痕。他们那种令世界科技界赞羡不已的合作关系破裂了。李杨合分,或者说李杨之争,是一场悲剧,为世人所关注,也必然地会为世人所批评和论证。无论怎么说,它的确是一件令人很觉遗憾和十分可惜的事情。但是,李杨之争是历史事实,是现实,不能回避。李杨最后一次的科学合作是在四十多年前的1962年。在他们的合作破裂后,李政道对其中是非曲直,一直保持沉默。20年后,1982年杨振宁首次公开发表他对李杨分歧的描写(2);1986年李政道发表了他第一次,也是截止到现在唯一的一次书面说明(3)。李政道所回忆的事实经过,与杨振宁的叙述大有差异。之后,李政道又回到以前的沉默。但是17年后的今天,江才健著的《杨振宁传》的出版,再一次打破了李政道的沉默,使这一事件再度浮现在人们的面前。什么原因使李杨之间很成功的合作产生分歧?什么原因使这应该很愉快的合作转变成现在的悲剧?谁应对这一悲剧负责?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从这一悲剧中,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教训?……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真实的材料,需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杨振宁从1982年起,先以英文论文选集加注释的形式,将有关这一不幸事件的情形以他的个人看法正式发表出来。之后,在1998年,又在中国出版了他的文集并有更多的中文文章发表(4)。他认为这一不幸事件的责任全在李政道身上。李政道1986年用英文发表了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他本来打算就此为止,永不开口,让历史去做裁判。可是,杨振宁以“有朝一日我必须把真相公诸于世”的决心(5)促成了最近《杨振宁传》的出版,点燃了新一轮的争论。究竟这“真相”是什么呢?李政道能够沉默吗?李杨之争这一悲剧情况特殊,从根本上与科学史上其他的类似争论大有区别,有其探讨的价值。杨振宁作为争论的一方已经充分地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因此将争论的另一方,即李政道就此问题答记者问,以及他提供的有关资料汇集出版是有必要的。我们尽力使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前因后果均收集在此文集中。李杨合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1956年提出,1957年获诺贝尔奖的论文思想,即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这一思想的突破,是李、杨二位中谁第一个提出来的。杨振宁1982年发表的和李政道1986年发表的回忆,在对当初1956年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什么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对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如何产生的回忆上却完全不同。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和情况上都大不一样。当时,在1956年,这个思想突破,立刻就受到多位很重要的实验物理学家的注意,他们并立刻做了实验和分析,而且把分析的结果写成论文发表了。之后,当时做实验的物理学家又发表了回忆文章。其中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均有细致、客观的记录。因此,很容易证明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说法中哪一个是假的。这种情形是相当惊人的,在科学史上可能也是少见的。为便于鉴别,我们将重要的英文资料均翻译成中文,使这些客观事实的证明,都能汇集在这本中文的文集里,作为李、杨叙述的背景文章,使读者们能够彻底了解四十七年前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的产生真相和它在物理科学史上的重大意义,亦可以以此进一步了解李杨合分的真正经过,能够由事实的证明获得最后的真理。我们十分感谢《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女士提出的尖锐问题。我们也非常感谢叶铭汉院士帮助审校本书汇集的英文历史资料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