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一册时事评论结集,是从徐复观先生一生的最后三十年间(也就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发表在港台报章杂志上的有关国际政治的述评、随笔中编选出来的。在上述三十年中,徐复观的个人生活经历了几度曲折转变:先是脱离国民党官场而尝试一面在大学教书、一面主办某政论杂志,四五年后终于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转向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教学、探讨,到1969年又因故从台湾东海大学退休、移居香港而专注于学术研究与写作。与这番“漫长而艰苦地研究历程”相始终,他同时也一直关注着自己所在的那个社会及其方圆以外整个人问世界的重大动向或事件。因此,三十年里,除了等身的学术专著,他还断断续续地撰写出数量巨大的时评类杂文;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即以国际政治为话题。徐复观的杂文写作,或许部分地与“稻粮谋”有一点关系。特别是在香港的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靠这些杂文和刊出这些杂文后面的友谊来维持生活”。然而,驱使他欲罢不能地无法忘情于杂文创作的最重要动力,还是来源于以超乎一己之私的情怀去切入人世、直面人类生存困境的儒家人生态度。他说,是“我的良心”在压迫着他“不能不写”。因此,在香港,“每星期七天,五天时间我是面对古人。一天半或两天我又面对当代。这种十年如一日地上下古今在生活中的循环变换,都来自我们国家的遭遇对我所加的鞭策”。这样的心境,往往更直接而明确地透露在他的诸多杂文之中,其程度要远远超过它们在更加专门化的学术论著之中所获得的表达。目录一、国际政治中的人类共同价值当前思想家的任务上帝、良心、南越良心、政治、东方人一个中国人读尼克逊的就职演说民主政治在考验中为人类长久生存的祈向经济上的循环报应人权外交的光辉与困惑二、冷战中大国外交的变局七十年代的国际三角关系美国外交转变的外在因素国际政治上日本又迎到了一阵神风吗?苏联重视尼克逊的莫斯科之行限制战略武器的意义西和东紧局面的出现——莫斯科高峰会谈初结日、苏的微妙关系苏联西方政策的演变美、苏高峰会议后的国际局势欧洲安全合作会议所反映出的国际问题三、苏联:力不从心的霸权哀相从赫鲁晓夫时代,到布列兹涅夫时代看苏联国际外交战略的进度苏联经济危机所牵涉的根本问题苏联野心的挫折……四、美国政治与精神危机五、日本社会诸形相六、朝鲜半岛、南亚与东南亚时评七、资本主义欧洲:社会问题和对策八、“铁幕”卓盖下的春意九、拉丁美洲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