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日前出版。这是一部关注家庭教育,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书。作者是一位从教近30年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她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了自己工作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剖析孩子们的烦恼,解答家长们的困惑,帮助化解孩子眼中的“更年期”家长,父母眼中的“青春期”孩子之间的矛盾,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理解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格,都不是孩子本身所固有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近距离、最直接的榜样就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孩子身上的优点、美德是您给的;同样,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您也难辞其咎。我还是坚持:孩子本无过,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力,至于向哪个方向推,就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了。“理解”已经进入了一个较深的境界,它包含了解、接纳、宽容及换位思考等等诸多内容,而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了解”,了解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的心理,了解对方的苦衷,了解对方的要求,了解对方的……,真正了解了,理解会油然而生。所以我建议家长们放下长辈的尊严,从了解孩子入手,真正了解了,才能达成相互的谅解,在沟通与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也许会收到家长舒心,孩子满意的效果。经过多年摸索,我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如果走进了老师拿家长出气家长跟孩子生气孩子跟老师赌气的怪圈,只能是恶性循环,谁的气也顺不了。家长与孩子的区别有性别上的、年龄上的、知识上的、阅历上的、能力上的、经济收入上的……惟独没有人格上的。对于孩子们来说,长辈们能够向他们虚心求教,他们在荣幸之余会增加信心;大人们肯向他们道歉认错,他们在谅解之余会增加自省。一个充满自信,善于自省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家长省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