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比较了两位学者所处的中国农村变革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也比较了这两位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乡村建设者和乡村实验的倡导者,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比较之处,另一个想法则是,学术和实践中的不同之处,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其实,我们更需要留意的是两代乡建学者的共同点,或曰薪火相传的那些东西——他们都认识到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特殊重要性,他们都坚持作为知识分子的平民立场,他们都主张循序渐进的改良主义。在行为上,他们希望改变比较传统的——从教科书式专家到奏折式“策士”——知识分子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他们更愿意通过亲力躬行而影响大众,从而最终也影响到决策,成为真正的“入世”的“公共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