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布拉格地铁的广告看板上出现了一封情书,某男子写信给前任女友罗拉:“你什么都没留下,只留给我思念。”此后半年,每隔一个月都会出现一封公开的情书。这六封情书,让罗拉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前男友奥立佛,是她既痛苦又甜蜜的负担。罗拉21岁,在办公室、卧房或度假胜地都要为爱情苦恼:杰夫是美国人;瑞奇过于单纯,只是个店员;奥立佛年纪太大,并且出过轨;罗伯还在念书,看来比较关心他自己。哪一个才是正确的选择?母亲给不了罗拉什么好建议,因为自丈夫过世后她打死不再碰捷克男性,一心想爱外国人。好友英格丽也自顾不暇:所认识的每一个男人她都想带回家。罗拉怎么办?真正的爱情该如何辨认?在看似典型的情节起承转合之中,藉由细节的前后呼应和人物的各说各话,作者巧妙建立了一则立体的现代捷克爱情故事—以追求爱情为主轴,以手机、短信、幽默感为元素,穿插对于社会现状的椰揄,用明快犀利的笔法,捕捉了新一代捷克人处于轻盈和失落之间的情感,以及随着美国语言与价值观的引进而促成的冲动和抉择。爱情一直在那里—在分手与相逢之间,在追求的行动之中。再细读罗拉的故事,发现原来爱情也是一则隐喻。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却可能有完美的爱情—假如你放弃幻想;世上没有理想的社会,却可能有理想的生活—假如你接受现实。米哈·伊维的作品,己成为欧洲各国大学欲了解当代捷克文学现状时的必选之作。第一本著作出版于1990年,是一本侦探小说 《关于凶杀案的种种意见》。为他打一响写作名声的作品为1992年的小说,《悲惨生活的极乐时光》,此书以轻快讽刺的笔法,描写一个平凡捷克家庭在1968年华沙公约影响了捷克之后的二十年艰苦生活,笑中带泪,嘲弄里有同情,为他赢得了一项颁给三十岁以下新进作家的奖项,“奥腾奖”。接下来,他在《一位读者的回应》此一谐拟作里,展现了他模仿从同胞昆德拉、赫拉巴尔到海明威、亨利·米勒等各种作家文体的功力。1994年的作品《在波西米亚养育少女》大获好评,赢得国际注意,有多种语言的版本并且拍成电影。1996年的作品《观光客》虽采用第三人称的观点,却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以各种年龄层的捷克观光客作为切片,描写了人际关系的贫瘠乏味。米哈·伊维擅长处理对话、提供细节,并以犀利的短句让情节急转直下,他把这些小说写作的长处发挥在他的报纸专栏,针对政局时事、商业电视内容、报纸媒体的低级趣味,提出或幽默或挖苦的评论。专栏集结成《我们的德行》一书。本书《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为米哈·伊维的近作,企图以原型的主题和主角设定,针对爱情故事的写作方式提出独具个性的讽刺与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