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外语法语九三年

九三年

九三年

定 价:¥8.50

作 者: (法)雨果(Victor Hugo)原著;周柏华编注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丛编项: 19世纪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
标 签: 法语阅读

ISBN: 9787560046839 出版时间: 2005-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9cm 页数: 199 字数:  

内容简介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激烈。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队登岸。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战。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侄孙。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由于偶然原因,朗特纳克得以逃脱,共和国军为搜捕他而放火烧了一座城堡,城堡有很厚的铁门,钥匙拿在朗特纳克手中。当看到三个小孩困于火海中的惨况时,人性使他回来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国军队手中。郭文震惊于朗特纳克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将他放走,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作为郭文童年时的老师,西姆尔丹视郭文如己出,他理解郭文放走朗特纳克的人道冲动,但国民公会的铁的纪律和他执行革命纪律的坚强意志战胜了私人感情。西姆尔丹最终下令处死郭文,在郭文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他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举枪自尽。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以上所述为完整本的故事梗概,本文为简写本,有些情节并未涉及到。这个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故事寄寓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被认为是雨果毕生追寻人道主义的自我总结。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剧作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0卷小说、26卷诗歌、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他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影响。他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雨果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820—1827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他政治上保守,文学上受古典主义和他从小崇拜的夏多布里昂影响较深,他曾在《颂歌集》中公开表示拥护波旁王朝。1827—1848年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他写有诗歌《东方吟》(1829)、《黄昏之歌》(1835)和《光与影》(1840),剧本《克伦威尔》(1827)和《爱尔那尼》(1830),还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克伦威尔》因剧本不符合舞台表演艺术的要求,未能上演,但其《序言》却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爱尔那尼》的上演成功是浪漫主义在法国胜利的标志。1841年,雨果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848年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诗歌有《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做祖父的艺术》(1877)等;小说有《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九三年》(1873)等;哲理论著有文艺评论专著《论莎士比亚》(1864)等。雨果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少年时期的雨果受母亲影响较大。雨果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他青年甘代就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坚持写作,于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雨果返抵故土,1873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举国志哀,将其安葬在先贤祠。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故事梗概
Les personnages
Partie Ⅰ
Le bois de la Saudraie
La Claymore
Sur mer
Un canon se détache
Bataille sur mer
La baie Saint-Michel
La haut de la colline
Le mendiant
Signé Gauvain
Pas de pitié
Si j'avais su
La Bretagne et al France en gurerre
La route à suiver
Dol
Petites armées et grandes batailles
C'est la deuxième fois
La goutte d'eau froide
Coeur saignant
Partie Ⅱ
Gauvain et Cimourdain
Les malheurs d'une mère
La Tourgue
C’est toi,traitre
Gauvain contre Gauvain
Une échlle
Le marquis et I'lmauns se préparent
Le réveil des enfants
De l'insecte à l'hirondelle
La voiture et la ronce
Le pupitre et le livre
La mort passe
La mort parle
Nous traversons une révolution
La guillotine, L'échelle et le coup de canon
Dans la foret de Fougères
Avant l'attaque
Le batailleon du Bonnet-Rouge
Lui et moi
Le combat
Radoub
Les désespérés
Sauveur
La fin de l'Imanus
Lantenac
Ne pas mettre dans la meme poche une
montre et une clé
Trouvés, mais perdus
De la porte de pierre à la porte de fer
Où l'on voit se réveiller les enfants qu'on a
vus s'endormir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