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口学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水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水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水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

定 价:¥28.00

作 者: 游允中,郑晓瑛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人口科学研究系列丛书
标 签: 人口学

ISBN: 9787301086810 出版时间: 2005-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14 字数:  

内容简介

  研究人口死亡的目的是想从对死亡的了解去促进减少人口的死亡,也就是促进人口的健康。这本书提出把死亡的水平、模式、发展趋势、原因和人口健康联系在一起的设想是很积极的设想。在死亡水平下降以后的社会不仅应该是死亡率很低的社会,还应该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目前我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已经很低了,未来的趋势是向更低的水平发展。就全国各地而言,有些地区的死亡水平还比较高,特别是西部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从本书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省、直辖市自治区死亡年龄、性别和原因等模式都有了一些认识,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正如书中所说许多的数据调整还是初步的调整,研究的结论也只是初步的结论。《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书稿系统地为我国人口死亡研究拓展思路,指出了将来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作者们做了一件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重要的工作,必将推动更多研究和管理人员参与是来,做出更多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游允中,男,1935年出生。现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兼职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口学博士,台湾省立法商学院社会学系学士,1996年自联合国退休。退休前为联合国统计司副司长,主管人口和社会统计工作,改进人口普查、民事登记和抽样调查工作方法,负责出版联合国人口年鉴和生命统计季报,编写人口和社会统计方法报告等。经常前往世界国家协助举办人口普查及改进生命统计制度等。1989年前在联合国人口司工作,任人口做计和预测组组长,主持每两年修正世界各国人口估计和预测工作,负责分析世界人口发展形势和趋势,建立人口变迁模拟模型,编写人口中心副教授,西安统计学院访问教授,美国康乃克狄克州立大学统计学系兼职教授,曾为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顾问,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和国际合作司顾问,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顾问,国务院等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专家咨询小组和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专家小组成员等。出版中文书籍有《六十亿世界人口》和《收集人口数据的方法》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口死亡的研究基础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标
 二 研究人口死亡的几个难题
 三 研究死亡的理论方法——模型生命表
 四 人口死亡和人口健康
 五 人口死亡和人口健康
 六 篇章结构
第二章 数据来源和死亡数据的调整
 一 数据来源
 二 数据质量评估
 三 死亡数据的调整和修正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的变动趋势
 一 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动方向、速度和规模
 二 人口死亡水平年龄和性别模式的变化
第四章 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地区差异
 一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年龄别死亡率的评估与调整
 二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预期寿命的变动差异
 三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婴儿死亡率的变动差异
 四 最低死亡水平省、直辖市的婴儿死亡率
 五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死亡水平和模式
 六 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死亡水平的一些疑问
第五章 各年年龄组死亡水平变化对预期寿命变化的影响
 一 死亡水平变化的年龄结构分解方法
 二 各年龄组死亡水平变化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三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年龄结构死亡水平变化对预期寿命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 人口死亡原因与结构的变化和趋势
 一 死因数据的收集系统和完整性评估
 二 人口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
 三 人口死亡原因构成的年龄模式及其变化
 四 20世纪90年代婴儿死亡原因构成和主要列因死亡率的变化
 五 20世纪90年代老年人口死亡原因构成和主要死因死亡率的变化
 六 我国与死亡水平较低国家人口死亡原因构成的比较
 七 小结
第七章 死亡水平地区差异的社会经济因素
第八章 人口死亡和健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九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