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摄影艺术时间——影像:电影2

时间——影像:电影2

时间——影像:电影2

定 价:¥38.00

作 者: 法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著;谢强,蔡若明,马月译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丛编项: 实验艺术丛书
标 签: 影视艺术

ISBN: 9787535621085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9cm 页数: 456 字数:  

内容简介

  时间-影像是怎么突出出现的?也许是在战后,随着电视的转变,当感知-运动情境让位于纯视听情境(新现实主义)的时候。但这种转变酝酿已久,形式多样(小津安二郎,还有曼凯维支,甚或还有音乐喜剧)。时间-影像不删除运动-影像,它颠覆附属的关系。时间不是运动的数字或度量单位,也就是说一种间接的再现,运动不再只是时间的直接表现的后果:在那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运动,一种虚假的连接。虚假连接是“非理性分切”的一个例子。运动的电影通过理性分切操作影像的衔接,而时间的电影在非理性分切上进行重新衔接(尤其是在听觉影像和视觉影像之间进行非理性分切)。电影的影像必然是现在时是一种说法的错误。直接的时间-影像不是现在时,也不是回忆的。它与连续性断裂开来,与心理记忆断裂开来,以便提升到时间的一个种类或一个系列(威尔斯、雷乃、戈达尔……)。这些时间符号和思维符号、话语符号不可分离。但是思维如何体现在电影中?电视特定的话语行为又是什么呢?本书探索了电影这一视觉听觉艺术与时间、运动及思维方面的各种关联及张力,并着重阐释了新现实主义者在心理层面对影像的关注,具体分析了纯符号学、时间学、叙事学及心理学在影像构成中所占据的地位,指出影像的演进方向。

作者简介

  吉尔·德勒兹 ,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2年发表处女作《休谟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学》,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史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师,1969年接替米歇尔·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至1987年退休。1995年11月4日,德勒兹因难忍肺疾折磨,从巴黎住处的窗户坠楼自杀。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超越运动-影像
   1、如何界定新现实主义?
   ——视听情境与感知-运动情境对比:罗西里尼、德·西卡
   ——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真实-想像
   ——新浪潮:戈达尔与里维特——触觉符号(布莱松)
   2、小津安二郎,纯视听影响的发明者
   ——日常琐事
   ——空镜空间与静物
   ——作为不变形式的时间
   3、不可容忍性和预见力
   ——从底片到影像
   ——超越运动:不仅有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还有时间符号、阅读符号和精神符号
   ——安东尼奥尼的实例
   第二章 影像和符号的概述
   1、电影,符号学与语言
   ——客体与影像
   2、纯符号学:皮尔斯与影像和符号系统
   ——运动-影像,形象描述质料和非语言表达特征(内心独白)
   3、时间-影像及其对运动-影像的从属性
   ——作为时间间接表现的蒙太奇
   ——运动的不规则
   ——时间-影像的解放:它的直接显现——经典和现代的相对差异
   第三章 从回忆到梦幻(三评柏格森)
   第四章 时间的晶体
   第五章 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评柏格森)
   第六章 虚假的强力
   第七章 思维与电影
   第八章 电影,躯体与大脑,思维
   第九章 影像的构成元素
   第十章 结论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编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