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小说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进行创作的。在30年代里,他更立意把新的写实主义纳入自己创作的风格。在他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种理性精神,或者不妨说,他是理性、社会型的作家。这种理性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世纪观和文学观。在他的作品中历史已经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空间,而转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大角色”。茅盾(1896—1981年),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这雁洋,渐江桐乡县人。1921年与郑拜拜铎、王统照等发起成立文学研会。主编《小说月报》。主要作品有作长篇小说《子夜》、《虹》,短篇小说《林家铺》、《春蚕》、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本卷收入茅盾短篇小说10篇、长篇小说1篇。共中短篇《创造》、《诗与散文》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爱情生活、精神生活。《林家铺子》和《春蚕》揭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茅盾的短篇力作。《大泽乡》描写陈胜、吴广和他们九百戊卒的暴动。这是茅盾作品精编下,集选了茅盾的小说精品,丛书以教育部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经常入选中学课本,又能代表中国现代文学成就作家作为介绍对象,其作品篇目的选择、书前导言及篇末的解读文章,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最新研究水平,并且贴近青少年读者的欣赏口味,好读、耐看、有吸引力,充分体现了权威性、当代性、青年性、知识性和新鲜活泼的编选风格。丛书既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