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的俗和辣,是从其风格上说的。俗主要讲元散曲是平民文学,语言是口语化的,今天读来并不困难。比如马致远的“秋思”曲,算是文采派的代表作,今天读来也十分明白。所以,很受观众读者的喜欢,往往到狂热的程度。至于辣,那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幽默滑稽,都人曲辞。看看王实甫的《春睡》、刘敏中的《于荷叶》、严忠济的《天净沙》(“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无名氏的《醉太平》(“堂堂大元”),就可见到元散曲将活生生的元代世俗生活、人情世态都反映出来了,其深度广度远非唐诗与宋词所能比拟。更值得重视的是,因为元代社会政治异常黑暗,知识分子沉沦到与乞丐并列的地位(所谓“九儒十丐”),成为散曲的主体,故而元散曲的俗和辣的背后,真正隐藏的是愤世嫉俗。就像《史记》是悲愤满腔一样,元散曲则是史诗一般的文学形式。而唐诗是盛世的文学,宋词是儒雅化了的文学,在认识社会本质方面,远不及元散曲来得深刻。这是从风格方面看元曲的本质。 元散曲的本质是俗民的精神,是下层士人的精神,所以,明代以来,元散曲的选本远不如唐诗、宋词丰富。时至民国年间,俗文学的地位大大上升,元散曲的地位也大大上升。于是,民国年间著名的元曲研究专家任讷、卢前选辑了这部《元曲三百首》,包括六十七位元曲家及无名氏散曲。至此,元散曲有了一部能体元代散曲精华的普及性较高的选本。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个选本开始广为刊行流布,知名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