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从小即显露聪敏,12岁那年因作一篇题为《试论富国强兵之路》的文章被高小老师深为赞叹。13岁,少年茅盾离开故乡,先后读于湖州的省立三中等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小说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文风,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而茅盾在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每一代的文学传承是“积累”式的,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的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文本的意义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