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21世纪的文学权杖,倾听山鲁佐德的温情话语——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李敬泽的文字深沉、美丽、细腻,一如历史深巷里静静开放的花朵,在现时代的晨风里,让人依稀闻到悠久的暗香飘过。李敬泽的文学批评和散文写作都深得众望,特别是他的批评文字,气韵流贯,神采恰然,下手点穴着位,眼力通透狠实,文质彬彬其表,虎虎生威其里,读来解颐欢畅,思之余味绵长。李敬泽的专栏具有一定的点评色彩,大有金圣叹点评才子书的气象和才分;但又不是被作品局囿的鉴赏,行文中充满了睿智的生发。通常我只买两类书,一类是书本身极出色,另一类是作者让我信任。前一类是要翻来挑去的,后一类则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看见了立……李敬泽,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少时随父母先后迁居保定、石家庄,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小说选刊》杂志社任编辑,1990年《小说选刊》停刊,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至今,目前任副主编。作为资深小说编辑,作者编发了大量有影响的中国短篇小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文学批评写作,侧重分析当下文学现象、推介文学新人。2000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首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近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著有文集《颜色的名字》、《集体作业》、《通往故乡的道路》,另有散文集《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凝固的黄河》,评论集《纸现场》。小说家或作家都是山鲁佐德,他们和她一样,以言说和书写战胜残暴的时间,战胜内心的恐惧,战胜死亡,人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得到维护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面对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读者,如临深渊而镇定自若。本书是《南方周末》的《新作观止》专栏的结集。从2001年8月起到2003年12月,每月一次,我将自己想像为“一千零一夜”的见证者,我注视着那些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倾听他们的讲述。作者讲述了在古阿拉伯一个又一个晚上少女山鲁佐德向妹妹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残暴的国王在旁倾听。山鲁佐德必须让她的叙述穿过夜晚,穿过即将来临的白昼,否则,她将死去。小说家或者作家都是山鲁佐德,他们和她一样,以言说和书写战胜残暴的时间、战胜内心的恐惧、战胜死亡,人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得到维护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面对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读者,如临深渊而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