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是法律。这虽已为很多以国际法命名的书籍所论,但我们还是着力写作了这本国际法教科书。虽然它的对象是法律硕士,但又不仅仅限于此。希望读者能通过我们对国际法的阐释与分析,以及我们对国际法的理解,走近这一独特的法学学科。本书所采用的国际法基本原理与焦点问题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启发读者的思想,也更有助于读者解决当下诸多国际问题之疑。读着这本书,相信读者能体会到,国际法并不边缘,也不遥远,它就在你的身边。本书前言国际法是法律吗?对此,有人肯定,有人否定,还有人质疑。这并不奇怪。因为很明显,国际法不是由统一的、超国家的立法机关予以制定,也没有统一的、超国家的司法机关予以执行。然而剖开表象,不难看到,国际法是法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法由国家制定,与国内法不同的只是,它是由国际社会的各国制定;国际法规范被作为法律规范遵守;而违反国际法的国家不仅应负法律责任,而且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国际法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是具有特殊性的法律。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主体、它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它的调整对象等方面。纵观国际法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国际法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里我们且不追溯古代国际法的历史,就从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脉络来看。近代国际法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欧洲30年战争结束后,于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后,国际法即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国际法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的领域在不断扩大,上及浩瀚的宇宙空间,下及深邃的海洋洋底。国际法成为调整国际社会各种关系的重要手段。当然,国际法也是各国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到来,似乎原有的许多界限都模糊了,包括国家之间的界限,如欧洲联盟。但事实并非如此。的确,全球化使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均更为密切,有时甚或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势。但即便如此,仍不会“国将不国”,国家还是拥有主权的。全球化并不会使国际法消亡。而恰恰是全球化使国际法面临新的挑战,这也就成为国际法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新动力。国际关系的这种变化,也给每一个关注国际法的人带来了施展自己研究才能的机会。国际法依然为国际社会所需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国际法能够应对那些纷繁复杂的挑战。毋庸置疑,国际法是法律。这虽已为很多以国际法命名的书籍所论,但我们还是着力写作了这本国际法教科书,希望你能通过我们对国际法的阐释与分析,以及我们对国际法的理解,走近这一独特的法学学科。本书所采用的国际法基本理论与焦点问题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启发你的思想,也更有助于你解当下诸多国际问题之疑。读着这本书,相信你能体会到,国际法并不边缘,也不遥远,它就在你的身边。鉴于本书的读者主要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学的法律硕士,因此,本书在体例及内容设置上做了有针对性的考虑。我们所掌握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在通论的基础上,将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并兼顾学术性与研究性。顾及上述因素,本书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及国外国际法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国际法新的发展动态和成果做了介绍和分析,并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和新资料,使读者能够了解并掌握国际法发展的趋势。(2)全面、系统地阐述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基本理论与制度是理解国际法的基础,也是分析并解决关涉国际法种种问题的前提或必要条件。但是,本书没有拘泥于对基本理论与制度的简单介绍,而是针对法律硕士已具备其他学科知识,并有一定社会阅历和较为开放的视野的优势,将国际法领域有争议的一些问题纳入本书中,同时将不同的观点展现出来,并加以分析,以激起读者深入研究国际法的兴趣。(3)加大了对关涉国际法实际问题的分析力度。应该说,国际法是一门更具应用性的法学学科。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它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国际关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因此,本书注重实证分析。例如通过案例来诠释和印证国际法基本理论,并使读者能从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设置了具有学术研讨意义的“问题与思考”栏目。考虑到本书所针对的读者群的优势,如果仅局限于对国际法基本内容的阐述,不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新问题的追究,故本书设置了“问题与思考”栏。在这一栏目中,我们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理论或问题,而且它们多为迄今尚缺乏确定概念或有争议的理论与问题。在我们的分析中不乏创新的观点,因此,这个栏目具有很强的学术研讨性。(5)联系中国实际分析国际法问题。中国一直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近年来更显突出。在国际法的每一个领域,都能发现可以联系中国实际进行分析的问题。而且近年来,在促成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的解决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积极斡旋或调停的身影。因此,通过对有关中国的或中国参与解决的国际法问题的分析,将会使读者能够近距离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际法的存在。总之,国际法是一门还在不断发展着的法学学科。它是动态的,因而充满着活力。在这本书中,我们尽力地按照各部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并尽可能地覆盖国际法的各个领域。然而,仍不可能穷尽国际法的全部内容和问题。但好在国际法是发展的,这就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此外,教与学的互动也将会为本书的完善提供机会。朱晓青2005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