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的视野

社会学的视野

社会学的视野

定 价:¥33.00

作 者: 邹农俭主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ISBN: 9787801906540 出版时间: 2005-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505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现实经济社会所存在的现象及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全书包括城乡关系、社会工作、人口问题和科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建立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前言本书是我们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教师的集体之作。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起步较早,在社区建设、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方面有相当多的研究积累,近年更是进入了比较快速的发展时期。现在,南京师范大学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70名左右,有一个社会学硕士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近20名。社会学专业教师共有20多人,其中的大部分经过了社会学专业的培训,具有博士学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正主持着一批国家、省部级和社会各方面委托的研究课题。现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发展、社会工作学、人口社会学、社区建设、科学社会学等方面。本书遴选的就是这些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些论文都已公开发表过,我们将这些成果集中起来结集出版,目的是想留下一个研究工作的印记,并希望继续在这些专题上深入下去,以求在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以后,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拳头产品”。我们之所以关注城乡发展问题,是因为我们身处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内。长江三角洲区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变迁速度非常快的地区。在这里,我们天天能切身感受到城乡变迁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这里发生的一切,在全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典型意义。比如农业的现代化实践、农村的非农化趋势、新型城乡关系的形成,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等,这些事关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首先在这里展开,因而利用地理区位上的优势,系统开展对城乡发展问题的专题研究,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起步相当早,是江苏省第一个设立的大学本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我们又开始了对社会工作理论、实践的探索,并做出了一些成绩。我们深入众多社会机构进行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总结,与海内外社会工作专业单位联合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培训,就中国式社会保障、就业模式展开研究等,这些成果有的已为实践所采纳,有的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我们对人口社会学的研究也比较早。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个大问题,涉及到整个国家一系列战略性课题和相当历史阶段的发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人口现象,切入点好,得出的许多结论很有意义。实践也强烈呼唤着我们对人口社会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我们仍将在这方面继续深入下去。利用结集出版部分科研成果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期望通过我们这个研究集体的艰辛努力,在学术上迈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邹农俭2004年岁末于古都金陵

作者简介

  邹农俭,1983年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东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获法学博士学位。入选江苏省委“333工程”首批培养对象。1998年评为研究员,1999年6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关系、社会结构。至今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9本,有7部作品获省、部级奖。首主持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农民流动对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的社会学研究(2004年)》。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城乡关系
亦工亦农阶层初论/3
城一镇一乡三元结构及其协调发展/22
区域小城镇群体的研究/34
中国城市化的探索/47
关于城市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65
制度创新:引导城市化走上有序之路/73
迈向现代化的苏南农村/81
对中国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再思考/106
粮食经营应当市场化/110
农民问题是动态的社会问题/114
农民工:一种就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123
劳动就业: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标志/134
转型期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分化与互动/150
农村观念结构的分化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16l
转型期农村社会的解构及市民社会的构建/176
第二编社会工作学
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185
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框架的构建/207
社会福利社会化与中国社工教育的新发展/219
中国社区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研究/227
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培训 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241
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制约/250
回应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使命/2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探讨/270
论社会工作实验室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必要性/282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分合/288
社会转型与公德缺失/297
杀熟:转型期人际关系嬗变的一个面相/306
控制性共识与协商性共识/320
第三编入口社会学
江苏省死亡人口的间接估计及死亡率模型/339
中国女性死亡概率分布的模型研究/354
影响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的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369
中国海外华人的分布及发展/384
社区发展及其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399
苏南人口控制与社区经济发展/410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418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435
第四编科学社会学
技术社会学研究的兴起与现状/449
ssk科学争论研究述评/461
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473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85
科学学派的历史形态探析/49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