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诗歌词曲赋中国近/现/当代作品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

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

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

定 价:¥33.00

作 者: 洪子诚,刘登翰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新诗研究丛书
标 签: 中国当代 诗歌词曲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理论

ISBN: 9787301083567 出版时间: 2005-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42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评述的是本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交,新诗同整个文学一样,发生了重大转折。“转折”的征象,广泛表现在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新诗的这一“当代”时期,作者希望勾勒出它在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心理诸种因素推动、制约下的整体演化状况,描述其间不同阶段在题材、主题、艺术方法上的特征和变化,考察某些诗歌潮流、诗歌秩序生成、构造的状况。当然,具体诗人的写作,和重要诗歌群体、流派的状况,将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在讨论“当代”这一时期的诗歌现象时,本书把大陆和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的诗歌加以分别处理。仍采取分切的方式,将它们放在不同的部分评述。

作者简介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毕业,1961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1~199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等。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概说》(香港青文书屋1997年)、《1956:百花时代》(山东教育出版社),其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1982年任中央电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并参加编写教材《中国当代文学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1986年任中央电大中国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中国文学(当代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987年再次担任中央电大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998年任中央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学学科组成员。刘登翰,1937年生于厦门,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大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台湾文学隔海观》、《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与朱双一合著)、《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等,主编《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等,并出版了诗集《瞬间》、《纯粹或不纯粹的歌》等。

图书目录

修订版序
引言
上卷 中国大陆当代新诗
 第一章 新诗道路的转折
  一、40年代后期的诗界
  二、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
  三、“经典”的选定和确立
 第二章 过程及时期特征
  一、诗人的类型分析
  二、新诗的“当代形态”
  三、发表方式和诗歌刊物
  四、各个阶段的概况
 第三章 走进“当代”的诗人
  一、“老诗人”的艺术处境
  二、“中国新诗”派和“七月诗派”的隐失
  三、艾青和田间的“危机”
  四、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1)
五、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2)
 第四章 50年代的青年诗人
  一、生活道路和文化背景
  二、主要诗人的写作
  三、西南边疆“诗群”
  四、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道路的讨论
  一、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二、民间歌手和工农诗人
  三、民间诗歌的搜集和整理
  四、诗歌发展道路的讨论
 第六章 60年代诗风和“政治抒情诗”
  一、“政治抒情诗”的特征
  二、郭小川等的创作
  三、60年代前期的诗风
 第七章 “文革”时期的诗歌
  一、诗界的“分裂”
  二、公开的诗界
  三、“地下”的诗歌写作
  四、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八章 80年代的诗歌状况
 一、诗歌“复兴”的想象
  二、80年代的诗人“群体”
  三、诗界状况与诗歌运动
  四、最后的政治诗热潮
  五、新诗历史的“重叙”
  六、诗的发表、阅读方式
 第九章 “复出”的诗人
  一、一种诗歌现象
  二、晚年的艾青
  三、“青春历劫,壮岁归来”的一群
  四、昌耀、蔡其矫等的诗
  五、“西部诗歌”和“新边塞诗”
  六、“迟到”的写作者
  七、其他诗人的写作
 第十章 确认已凋谢的流派
  一、流派的重新确认
  二、牛汉等的诗
  三、穆旦、郑敏的当代诗歌
 第十一章 朦胧诗与朦胧诗运动
  一、《今天》与朦胧诗
  二、朦胧诗论争
  三、“地下诗歌”的发掘与食指
……
下卷 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当代新诗
附录:初版本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