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诗论

诗论

诗论

定 价:¥28.00

作 者: 朱光潜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朱光潜作品系列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563349883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2cm 页数: 259 字数:  

内容简介

  片断:诗与隐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以“隐”与“谜”并列;解“隐”为“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谜”为“回护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但是他承认“谜”为魏晋以后“隐”的化身。其实“迹”与“隐”原来是一件东西,不过古今名称不同罢了。《国语》有“秦客为庾词,范文子能对其三”,“庾词”也还是隐语。在各民族中谜语的起源都很早而且很重要。古希腊英雄俄狄浦斯(Oedipus)因为猜中“早晨四只脚走,中午两中脚走,晚上三只脚走”,一个谜语,气坏了食人的怪兽,被忒拜人选为国一。《旧约·士师记》里记参孙(Samson)的妻族人猜中“肉从强者出,甜从食者出”一个谜语,就脱了围,得到奖赏。可见古代人对于谜语的重视。中国谜语可以说和文字同样久远。六书中的“会意”据许慎的解释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扐,武信是也”,这就是根据谜语原则。“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就是两个字迹。许多中国字都可以望文生义,就因为在造字时它们就已有令人可以当作谜语猜测的意味。中国最古的有记载的歌谣据说是《吴越春秋》里面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就是隐射“弹丸”的谜语。《汉书·艺文志》载有《隐书十八篇》,刘向《新序》也有“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话,可见隐语自古就有专书。《左传》有“眢井”、“庚癸”两个谜语。从《史记·滑稽列传》和《汉书·东方朔传》看,嗜好隐语在古时是一种极普遍的风气。一个人会隐语,便可获禄取宠,东方朔便是好例。他会“射覆”,“射覆”就是猜隐语。一个国家有会隐语的臣子,在坛坫樽俎间便可取得外交胜利,范文子猜中了秦客的三个谜语,史官便把它大书特书。《三国志·薛综传》里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蜀使张奉以隐语嘲吴尚书阚泽,泽不能答,吴人引以为羞。薛综看这事有失体面,就用一个隐语报复张奉说:“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勾身,虫入其腹。”此语一出,蜀使便无话可说,吴国的面子便争夺回来了。从这些故事和上文所引的希腊和犹太的两个故事看,可见刘勰所说的“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并非夸大其词了。隐语在近代是一种文字游戏,在古代却是一件极严重的事。它的最早应用大概在预言谶语。诗歌在起源时是神与人互通款曲的媒介。人有所颂祷,用诗歌进呈给神;神有所感示,也用诗歌传达给人。不过人说的话要明白,神说的话要不明白,才能显得他神秘玄奥。所以符谶大半是隐语。这种隐语大半是由神凭附人体说出来,所凭依者大半是主祭者或女巫。古希腊的“德尔斐预言”和中国古代的巫祝的占卜,都是著例。在原始社会中梦也被认成一种预言。各国在古代常有占梦的专官,一国君臣人民的祸福往往悬在一句梦话的枢纽上。《旧约·创世纪》载埃及国王梦见七瘦牛吞食七肥牛,七枯穗合食七生穗,召群臣来解释,都踌躇莫知所对,只有一个外来的犹太人约瑟能断定它是七荒年承继七丰年的预兆。国王听了他的话,储蓄七丰年的余粮,后来七荒年果然来了,埃及人有积谷得免于饥荒。约瑟于是大得国王的信任。《左传》里也有桑田巫占梦的故事。占梦的迷信在有文字之前,可以说是最古的最普遍的猜谜的玩艺儿。……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t\t

图书目录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    中国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
                  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第十三章  陶渊明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