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原始朴素的男欢女爱、人神交流,还是美正刺邪的意识形态文本?它是如何成为儒家的立言之本的?本书运用"文化诗学"的方法,在具体文化语境与历史语境的生成与转换过程中考察了《诗经》作品社会文化功能的演变轨迹,梳理了儒家诗学生成的深层文化逻辑。作者认为,先秦诗歌的功能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运作始终息息相关。诗乐在确立周人统治的合法性以及确证贵族身份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春秋末期礼乐文化被破坏之后,民间的儒家文化代之而起,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来实现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诗歌依然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政治使命。在本书中,作者把“诗言志”、“赋诗言志”、“采诗”、“献诗”、“正变”、“诗亡然后《春秋》作”等一系列诗学史上的重要问题都置于文化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的转换中做深入研究。此外,对儒学获得话语霸权的社会文化原因、汉代统治者接受儒学的历史过程都进行了深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