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7章,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论述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商业资本自身的一些情况。首先,概述了战国以前商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依据商人经营商品的性质和经营业务的类别等,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进行了大致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门类商人的特点;从商业经营的微观角度,阐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在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之道。力图从宏观与微观上,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对商业资本的产生、发展,商业资本的积聚方式、积聚数额等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说明;并着重论述了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的各种流向,诸如经营商业、经营土地与高利贷、窖藏与浪费、流入国库与中饱私囊等。以期对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线索和大概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第二部分涵括第三、四、五章,主要探讨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和商业资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这一部分试图把商人、商业资本放在战国秦汉整个社会背景中予以考察。诸如商人在封建社会初期的地位和作用,商人和商业资本与国家、官吏的关系等问题;商人和商业资本与商业市场、城乡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工商管理思想,重商与轻商的对立、义利观的嬗变,以及经学、习俗心态与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关系等问题,均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了论述。由于上述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头绪较为繁杂,故多采取在节、目之后,予以概括性地小结的叙述方式。这样或能便于从总体上把握商人和商业资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第三部分为第六章,剖析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商业资本与少数民族和域外地区及国家的关系。战国秦汉时期,特别是两汉时期域外交通的开辟,主要是出于政治、军事的目的,但却为商人、商业资本的活跃与输出打开了方便之门。为牟厚利,中外商人不畏艰辛地奔走于国际商道之上,为中外经济、文化等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凸现商人、商业资本在当时国际大舞台上的作用与影响,本章采用先综述战国秦汉时期域外交通的概况,后阐述战国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和域外地区及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形式,来再现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巨大辐射力。第四部分即第七章,是关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问题。本章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主要对战国、秦、西汉、王莽新朝、东汉时期的私营工商业管理政策,进行初步阐述。至于官营工商业政策,除涉及社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官营工商业外,一般不予论及。由于各个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既有历史发展的承继性,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采取分节次先叙述各个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的特征,然后加以小结,最后作简单结论的写法。以求能看出战国秦汉时期工商管理政策发展演变的全貌,并能了解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