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年以前,黄远振老师向我提起他有志写一部英语教学法的意向,我立即鼓动他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来写。他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他这项艰巨而颇有意义的工作,写成了《新课程英语教与学》一书。此时此刻,我一方面为本书的问世表示祝贺,另一方面,要向本书的作者黄远振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为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做了一件好事。我相信,这本书会有效地帮助外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深入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观点,并且了解实施新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推进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新世纪的英语课程已经超越了外语学科本身研究的范畴,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缩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由于教育在这场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焦点必然会落到教育之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是培养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主要依靠。因此,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变成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乃至世界观形成的过程。新的英语课程明确规定,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说,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好的人格:人文素质;要使他们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并且具有综合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能力。自1977年至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7年至1990年,1985年至2000年,1999年至今(详见本书第一章)。每一轮课程的变革都会产生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这一次也不例外。眼下,不少外语教师或教研人员面对新的课程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疑虑或困惑。例如,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怎样在大班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中国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让学习习得外语吗?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怎样开展任务型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何保证?形成性评价如何实施?怎样使学生既具有能力又能通过考试获得好成绩?在高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否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等等。问题很多,但并不奇怪。一场变革涉及亿万学生、近百万外语教师,教与学两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没有问题倒反而不正常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我多次呼吁过,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家的帮助,课程的设计如此,课程的宣传和实施更需要。黄远振老师满怀历史使命感,不辞辛苦,收集大量资料,探索研究,为新的英语课程实施鸣锣开道,为解决大家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我本人是本书的首批读者之一,感到颇受启发。全书共有十章,除了第一章概述英语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其余九章讨论的都是英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英语情感教学、学习策略、英语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文化意识与文化教学、发展性课程评价、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每一章的后面都有"问题与思考",启发读者结合实际深入学习与研究。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中小学外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自学、培训,也适宜师范院校职前培训使用。正像黄远振老师所指出的那样,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教材控制教学的状况,把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等因素整合起来,构成一种动态的、发展性的"生态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在教与学中,学生为主体,而能否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环境与教师等因素中,则应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反思、提高,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我国基础外语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确信,这本书对于有志于外语课程改革的人会起到"充电"的作用,会使他们在研读的过程中产生动力,促使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具有多元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环境中,不断发出光和热,推进外语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对黄远振老师及所有为此书付出努力的人来说,将是最好的回报。刘道义2003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