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综合研究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

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

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

定 价:¥45.00

作 者: 付保荣,惠秀娟主编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环境科学与技术应用系列丛书
标 签: 环保科学基础理论

ISBN: 9787502566715 出版时间: 2005-05-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4cm 页数: 427 字数: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是《环境科学与技术应用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着重从生物、大气、水、土、海洋、矿产资源和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及突发性污染事故等方面论述了威胁国家安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并相应提出一定的管理措施与建议。本书共13章,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外来物种入侵、转基因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大气环境安全、水资源环境安全、土地资源环境安全、海洋资源环境安全、矿产资源环境安全、有毒化学品的环境安全问题、固体废物的环境安全问题、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环境安全问题以及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目 录 绪论101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1 0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01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202 生态环境安全的由来和发展203 生态环境安全重要性4 031 生态环境安全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 032 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公民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及下一代健康 成长5 033 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6 034 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604 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及应对方略7 041 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7 042 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应对方略8参考文献9 1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011 生物多样性概述10 111 定义10 112 组成10 113 功能1212 生物多样性现状14 121 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14 122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1813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因素21 131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根本原因21 132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直接原因231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行动29 14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9 142 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32 143 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34 144 国际组织和机构37参考文献38 2 外来物种入侵4121 外来物种入侵概述41 211 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41 212 外来物种入侵途径4122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43 221 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代价43 222 外来入侵物种的经济代价46 223 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48 224 外来物种入侵对国家安全的影响4823 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的现状4924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49 241 建立外来入侵种防御体系49 242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51 243 建立外来入侵种早期预警体系51 244 建立物种引入后的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52 245 建立经济制约体系52 246 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52 247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新的生物防护道德规范5325 控制或清除外来入侵种的技术手段53 251 人工防治53 252 化学防除54 253 生物防治54 254 生境管理控制54 255 综合治理55参考文献55 3 转基因生物安全5731 现代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生物技术57 311 现代生物技术57 312 转基因生物技术5832 转基因生物的现状59 321 全球转基因生物的现状59 322 我国转基因生物的现状6133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作用64 331 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的贡献65 332 转基因生物技术面临的问题6834 转基因生物安全68 341 转基因生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69 342 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235 控制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措施75 351 《生物安全议定书》75 352 国际控制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措施76 353 我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79参考文献82 4 食品安全8441 概述84 411 食品安全的概念84 412 食品安全的现状84 413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8542 食品安全问题88 421 食品污染88 422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89 423 功能性食品9343 食品安全监控与管理96 431 国外食品安全监控的现状96 432 国内食品安全监控的现状96 433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97 434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9744 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97 441 有机食品97 442 绿色食品100 443 无公害食品103 444 区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10345 食品认证105 451 食品质量认证105 452 HACCP认证106参考文献110 5 大气环境安全11251 大气环境概述112 511 大气环境的作用112 512 大气环境的组成11252 大气污染概述113 521 大气污染的特点113 522 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来源114 523 大气污染的成因114 524 大气污染的类型116 525 大气污染的危害11653 全球大气污染问题118 531 温室效应及其危害118 532 臭氧层破坏121 533 酸沉降及其危害12354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126 541 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126 542 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127参考文献129 6 水资源环境安全13161 水资源危机131 611 全球水资源现状131 612 我国水资源现状13262 水体污染环境安全问题134 621 水体污染的概述134 622 全球水污染现状13763 淡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止污染对策143 631 规划管理方面143 632 工程技术方面145 633 宣传教育方面145 634 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注意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145参考文献146 7 土地资源环境安全14871 土地资源概述14872 土壤污染的环境安全问题148 721 土壤污染149 722 土壤污染的危害15073 土壤侵蚀的环境安全问题152 731 土壤侵蚀的概念152 732 土壤侵蚀的原因153 733 土壤侵蚀的危害154 734 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15674 荒漠化环境安全问题157 741 荒漠化157 742 土地荒漠化的状况158 743 造成荒漠化的原因159 744 荒漠化的危害159 745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具体策略16075 湿地与环境安全162 751 湿地的生态功能163 752 湿地的现状164 753 破坏湿地的危害164 754 防治湿地退化的措施165参考文献166 8 海洋资源环境安全16881 海洋资源与环境安全168 811 海洋的战略地位168 812 海洋资源16882 海洋污染与环境安全171 821 海洋污染171 822 海洋污染的特点171 823 海洋污染物的种类172 824 海洋污染的危害17383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79 831 国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79 832 我国海洋资源与开发现状18184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83 841 我国的海洋资源管理183 842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186 843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187 844 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188参考文献189 9 矿产资源环境安全19291 概述192 911 概念及分类192 912 特点192 913 状况19392 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环境问题194 921 环境污染194 922 生态环境破坏197 923 导致地质灾害20093 能源资源的环境问题202 931 煤资源的环境问题202 932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环境问题205 933 核能资源的环境问题207参考文献208 10 有毒化学品的环境安全问题212101 有毒化学品212 1011 概念212 1012 种类212 1013 主要污染途径214102 有毒化学品的危害215 1021 有毒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215 1022 有毒化学品对人的危害216 1023 化学农药的危害217 1024 有害化学品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219103 控制有毒化学品污染的对策220 1031 国内外对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情况220 1032 减少有毒化学品污染对策220104 有毒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223 1041 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途径223 1042 有毒化学品健康危险评价的基本程序223参考文献224 11 固体废物的环境安全问题227111 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与来源227 1111 固体废物的概念227 1112 固体废物分类227 1113 固体废物的来源229112 固体废物的特点230 1121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230 1122 具有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230 1123 具有长期潜在的危害性230 1124 处理及管理方法的整体性230 1125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231113 固体废物污染现状231 1131 全球污染状况231 113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状况231114 固体废物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233 1141 侵占土地233 1142 污染土壤233 1143 污染水体234 1144 污染大气234 1145 影响环境卫生234 1146 重大事故235 1147 淤塞航道、河道235 1148 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海洋235115 固体废物引发环境安全问题的对策235 1151 固体废物处理236 1152 固体废物管理240参考文献243 12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环境安全问题2461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246 12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246 12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246 121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247 121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类型248 1215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历史回顾与现状249 1216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25512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256 1221 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教育256 1222 建立和完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体系256 1223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257 1224 加强应急监测258 1225 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25912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259 1231 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源的调查与识别260 1232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260 1233 削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措施261124 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262 1241 建立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系统262 1242 应急响应263 1243 应急监测264 1244 事故处理269参考文献270 13 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273131 危害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与表现273 1311 国际方面273 1312 国内方面275132 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275 1321 水环境安全形势严峻275 1322 大气环境恶化277 1323 水土流失严重277 1324 土地荒漠化加剧278 1325 固体废物不断增加279 1326 有毒化学品危害形势不容乐观279 1327 生物多样性锐减280 1328 能源严重短缺281133 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对策建议281 1331 持续开展环境安全宣传和环境教育281 1332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282 1333 完善有关环境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体系282 1334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保障环境安全能力建设282 1335 提高技术含量,增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的后盾283 1336 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系统283 1337 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83 1338 开展环境外交,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283 1339 加强环境安全的研究工作,建立国家环境安全的预警机制284 13310 尽快形成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国家环境安全理论体系284 13311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全国的环境 安全体系284 13312 建立和完善国家环境安全机制285参考文献285 附录287附录1 国际环境条约及重要文件287附录2 我国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主要法规和条例288附录3 与外来入侵种和中国有关的国际和地区协议和机构289附录4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草案291附录5 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293附录6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02附录7 有关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308附录8 什么是APELL309

作者简介

暂缺《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1
01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1
01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01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2
02生态环境安全的由来和发展2
03生态环境安全重要性4
031生态环境安全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
032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公民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及下一代健康
成长5
033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6
034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6
04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及应对方略7
041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7
042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应对方略8
参考文献9
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0
11生物多样性概述10
111定义10
112组成10
113功能12
12生物多样性现状14
121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14
122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18
1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因素21
13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根本原因21
132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直接原因23
1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行动29
14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9
142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32
143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34
144国际组织和机构37
参考文献38
2外来物种入侵41
21外来物种入侵概述41
211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41
212外来物种入侵途径41
2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43
221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代价43
222外来入侵物种的经济代价46
223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48
224外来物种入侵对国家安全的影响48
23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的现状49
24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49
241建立外来入侵种防御体系49
242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51
243建立外来入侵种早期预警体系51
244建立物种引入后的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52
245建立经济制约体系52
246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52
247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新的生物防护道德规范53
25控制或清除外来入侵种的技术手段53
251人工防治53
252化学防除54
253生物防治54
254生境管理控制54
255综合治理55
参考文献55
3转基因生物安全57
31现代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生物技术57
311现代生物技术57
312转基因生物技术58
32转基因生物的现状59
321全球转基因生物的现状59
322我国转基因生物的现状61
33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作用64
331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的贡献65
332转基因生物技术面临的问题68
34转基因生物安全68
341转基因生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69
342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2
35控制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措施75
351《生物安全议定书》75
352国际控制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措施76
353我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79
参考文献82
4食品安全84
41概述84
411食品安全的概念84
412食品安全的现状84
413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85
42食品安全问题88
421食品污染88
42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89
423功能性食品93
43食品安全监控与管理96
431国外食品安全监控的现状96
432国内食品安全监控的现状96
433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97
434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97
44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97
441有机食品97
442绿色食品100
443无公害食品103
444区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103
45食品认证105
451食品质量认证105
452HACCP认证106
参考文献110
5大气环境安全112
51大气环境概述112
511大气环境的作用112
512大气环境的组成112
52大气污染概述113
521大气污染的特点113
522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来源114
523大气污染的成因114
524大气污染的类型116
525大气污染的危害116
53全球大气污染问题118
531温室效应及其危害118
532臭氧层破坏121
533酸沉降及其危害123
54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126
541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126
542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127
参考文献129
6水资源环境安全131
61水资源危机131
611全球水资源现状131
612我国水资源现状132
62水体污染环境安全问题134
621水体污染的概述134
622全球水污染现状137
63淡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止污染对策143
631规划管理方面143
632工程技术方面145
633宣传教育方面145
634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注意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145
参考文献146
7土地资源环境安全148
71土地资源概述148
72土壤污染的环境安全问题148
721土壤污染149
722土壤污染的危害150
73土壤侵蚀的环境安全问题152
731土壤侵蚀的概念152
732土壤侵蚀的原因153
733土壤侵蚀的危害154
734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156
74荒漠化环境安全问题157
741荒漠化157
742土地荒漠化的状况158
743造成荒漠化的原因159
744荒漠化的危害159
745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具体策略160
75湿地与环境安全162
751湿地的生态功能163
752湿地的现状164
753破坏湿地的危害164
754防治湿地退化的措施165
参考文献166
8海洋资源环境安全168
81海洋资源与环境安全168
811海洋的战略地位168
812海洋资源168
82海洋污染与环境安全171
821海洋污染171
822海洋污染的特点171
823海洋污染物的种类172
824海洋污染的危害173
8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79
831国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79
832我国海洋资源与开发现状181
84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83
841我国的海洋资源管理183
84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186
843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187
844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188
参考文献189
9矿产资源环境安全192
91概述192
911概念及分类192
912特点192
913状况193
92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环境问题194
921环境污染194
922生态环境破坏197
923导致地质灾害200
93能源资源的环境问题202
931煤资源的环境问题202
932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环境问题205
933核能资源的环境问题207
参考文献208
10有毒化学品的环境安全问题212
101有毒化学品212
1011概念212
1012种类212
1013主要污染途径214
102有毒化学品的危害215
1021有毒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215
1022有毒化学品对人的危害216
1023化学农药的危害217
1024有害化学品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219
103控制有毒化学品污染的对策220
1031国内外对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情况220
1032减少有毒化学品污染对策220
104有毒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223
1041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途径223
1042有毒化学品健康危险评价的基本程序223
参考文献224
11固体废物的环境安全问题227
111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与来源227
1111固体废物的概念227
1112固体废物分类227
1113固体废物的来源229
112固体废物的特点230
1121种类繁多.成分复杂230
1122具有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230
1123具有长期潜在的危害性230
1124处理及管理方法的整体性230
1125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231
113固体废物污染现状231
1131全球污染状况231
113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状况231
114固体废物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233
1141侵占土地233
1142污染土壤233
1143污染水体234
1144污染大气234
1145影响环境卫生234
1146重大事故235
1147淤塞航道.河道235
1148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海洋235
115固体废物引发环境安全问题的对策235
1151固体废物处理236
1152固体废物管理240
参考文献243
12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环境安全问题246
12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246
121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246
121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246
121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247
121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类型248
121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历史回顾与现状249
1216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255
12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256
122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教育256
1222建立和完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体系256
1223采取各种预防措施257
1224加强应急监测258
1225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259
12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259
1231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源的调查与识别260
1232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260
1233削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措施261
124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262
1241建立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系统262
1242应急响应263
1243应急监测264
1244事故处理269
参考文献270
13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273
131危害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与表现273
1311国际方面273
1312国内方面275
132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275
1321水环境安全形势严峻275
1322大气环境恶化277
1323水土流失严重277
1324土地荒漠化加剧278
1325固体废物不断增加279
1326有毒化学品危害形势不容乐观279
1327生物多样性锐减280
1328能源严重短缺281
133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对策建议281
1331持续开展环境安全宣传和环境教育281
1332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282
1333完善有关环境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体系282
1334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保障环境安全能力建设282
1335提高技术含量,增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的后盾283
1336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系统283
1337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83
1338开展环境外交,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283
1339加强环境安全的研究工作,建立国家环境安全的预警机制284
13310尽快形成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国家环境安全理论体系284
13311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全国的环境
安全体系284
13312建立和完善国家环境安全机制285
参考文献285
附录287
附录1国际环境条约及重要文件287
附录2我国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主要法规和条例288
附录3与外来入侵种和中国有关的国际和地区协议和机构289
附录4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草案291
附录5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293
附录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02
附录7有关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308
附录8什么是APELL30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