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但在这片丰饶的处女地上,已经出现了一支开拓者的队伍。本书的作者陶立璠同志,便是其中一名热忱的拓荒者。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付出的心血。首先,作者没有让自己的目光只停留在鼻尖下一块小小的田地里。民族民间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倘若割断了它与其它人文科学的诸多联系,便必然要使这门学科的研究走入狭窄的死胡同——犹如研究氏鱼的人,同时还应当懂得了贝类、藻类及一切同鱼类有关的生物,更应当懂得哺育了鱼类的海洋,否则,那种仅仅就是鱼谈鱼的研究,只能是浅显的、枯瘦的。而本书作者在论述少数民族文学规律时,凡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时,均做了详细的比较和可贵的探索;不仅注意吸收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也密切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本书在写作中,亦极注重突出民族特色。普遍性往往是由特殊性来表现的,愈有民族性的东西才愈具有国际性。在论述民族民间文学起源时,陶立璠同志打破通常只引用国外资料的惯例,而是大量引用我国少数民族原始文学艺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