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扉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地体研究的意义及其概念的讨论
第一节 地体概念的讨论
一、地体概念的由来
二、当前地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地体定义的讨论
第二节 有关地体分类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地体分类的建议
二、对现存一些分类名称的讨论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地体研究的意义及其概念的讨论
第一节 地体概念的讨论
一、地体概念的由来
二、当前地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地体定义的讨论
第二节 有关地体分类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地体分类的建议
二、对现存一些分类名称的讨论
第三节 地体构造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
二、地体边界的确定及边界两侧的对比
三、地体位移的运动学研究
第四节 地体研究的意义
一、地体与威尔逊旋回
二、地体与大洋体制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北部环太平洋地体与大陆边缘构造
第一节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
一、早期陆缘“地体”
二、晚期陆缘“地体”
三、洋壳型地体
第二节 美国西部和墨西哥北部
一、克拉马斯山地区
二、海岸山脉地区
三、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
第三节 亚洲东北部
一、维尔霍扬前陆盆地
二、印迪吉尔卡—科累马地区
三、新西伯利亚—楚科奇褶皱系
四、科里亚克和堪察加半岛地区
第四节 中国东北及相邻地区
一、古陆块的地质特征
二、中新生代增生地体
第五节 讨论与总结
一、关于地体增生期
二、关于陆缘增生体的组成
三、大陆边缘构造与大洋演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东北地体概述
第一节 那丹哈达—比金地体
一、前人对那丹哈达—比金地区的研究
二、那丹哈达—比金地体的组成
三、那丹哈达—比金地体拼贴后的岩浆作用
四、与相邻地块或地体的比较
第二节 兴凯地体
一、光凯地块
二、陆缘增生带
三、兴凯地体与渤海地块的碰撞造山带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地体构造的沉积学研究
第一节 与裂解型地体有关的沉积学研究
一、海相沉积岩和形成环境
二、海山
第二节 与陆壳型地体有关的陆缘沉积
一、古大陆边缘的再造
二、增生杂岩广泛分布的构造含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吉黑东部的镁铁—超镁铁岩的特征
第一节 蛇绿岩与非蛇绿岩的鉴别
一、镁铁—超镁铁岩的多样性
二、蛇绿岩的概念
三、蛇绿岩与非蛇绿岩的区别
第二节 饶河—哈马通地区的镁铁—超镁铁岩
一、饶河岩区
二、哈马通—东方红岩区
第三节 吉林延边地区的镁铁—超镁铁岩
一、开山屯蛇绿混杂岩
二、石国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地体的古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那丹哈达地体三叠纪牙形刺
一、晚三叠世牙形刺产地与层位
二、研究方法
三、牙形刺生物地层
四、那丹哈达地体的牙形刺与加拿大西部科迪勒拉地区牙形刺的对比
五、那丹哈达地体牙形刺的生物地理区
六、系统描述
第二节 那丹哈达地体的放射虫研究
一、中生代放射虫研究简史
二、那丹哈达地体放射虫地层概述
三、那丹哈达地体放射虫生物地层带分述
四、重要放射虫属种的系统分类简述
五、俄罗斯学者对那丹哈达及远东地区放射虫的研究
第三节 兴凯地体二叠纪海相化石的研究
一、二登纪化石产出与生物群组合
二、延边地区和冈瓦纳海相二叠系及生物群的对比
三、延边和南滨海地区二叠纪化石对比
四、延边地区与日本北上山地区对比
五、延边与吉林中部地区对比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地体运移的古地磁证据
第一节 那丹哈达地体的古地磁研究
一、古地磁采样
二、各采样点的地质概况
三、古地磁室内研究方法
四、古地磁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兴凯地体的古地磁数据
第三节 相邻地块的古地磁研究
一、佳木斯地块
二、渤海地块
三、与其他地区古地磁资料的对比
第四节 有关板块运动学问题的探讨
一、古特提斯洋扩张速率
二、早中生代(T_3—J_3)地体迁移的速率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地体变形构造的研究
第一节 北东向左型走滑系统
一、主要特征
二、地体边缘的走滑断裂
第二节 大规模的挤压推覆构造
一、黑龙江东部大规模推覆构造
二、延吉地区大规模推覆构造
第三节 增生陆缘的再度裂离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东亚大陆边缘演化
第一节 古特提斯洋兴衰
一、对东亚陆缘分布的古特提斯残留体的认识
二、古特提斯洋的概貌
第二节 转换大陆边缘
一、转换大陆边缘的构造特征
二、转换大陆边缘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太平洋板块俯冲对陆缘的影响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冈瓦纳植物与华夏及安加拉植物混生的问题
二、兴凯地体的对比问题
三、早中生代东亚大陆的边缘
参考文献
附图版说明及图版1—12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