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顺序来讲,这是作者晚年系统阐述其哲学思想的首部著作,根据作者于80年代初为研究生讲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并经过作者仔细阅校。千年之后,作者决定把此书列为当时正在撰写的《智慧说三篇》的第二篇(理论化为方法),此时他感到有必要对此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结构上作些调整修改。作者的溘然去世使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但也使后人能较真实、全面地了解80年代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水准。全书共有九章,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逻辑思维过程的辩证法和逻辑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在作者看来,逻辑思维(包括普通逻辑思维)是包含辩证法的,而对它的认识和运用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作者的任务是对这个过程进行反思,并对达到自觉状态的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范畴、规律)和方法进行系统探讨。作者对逻辑思维过程的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对他后来所说的“广义认识论”的四个问题的讨论: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何以可能?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如何培养理想人格?作者把认识过程的基本关系“能”(认识主体)“所”(认识客体)关系同“知”(认识)“行”,(实践)关系结合起来考察,把中西哲学传统(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体”“用”范畴、“仁”,“智”统一学说,中国近代哲学家金岳霖的概念的摹写和规范双重作用的观点,古希腊哲学中对于意见和知识的区分,德国古典哲学中对于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抽象真理和具体真理的区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对于科学革命的讨论、发生认识论对于行为操作同逻辑思维的关系的研究,等等)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观点结合起来,对人类认识从不知到知、从抽象真理到具体真理、从知识到智慧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行了富有独创性的讨论。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认识的辩证法如何经过逻辑思维的范畴,转化为方法论的一般原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思想和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传统的互相诠释,作者勾画了一个以“类”(包括一系列在“知其然”的认识阶段所运用的范畴)、“故”(包括一系列在“求其所以然”阶段所运用的范畴)、“理”(包括一系列在“明其必然与当然”阶段所运用的范畴)的次序作安排的辩证思维范畴体系。在把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认识)辩证法统一起来考虑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辩证方法的两条基本要求:贯穿于逻辑范畴体系中的对立统一原理转化为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的运用表现为理论和实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