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历久不衰影响的“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顾颉刚,毕生孜孜不倦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本书汇集了顾颉刚先生的重要学术著作《汉代学术史略》及《〈尧典〉著作时代考》、《〈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州与岳的演变》、《〈古史辨〉第一册自序》等学术论文与序跋,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位善于疑古的史学家的思想和风格。《汉代学术史略》。1933年,因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之诚患病,代授秦汉史课,即把1930年为《清华学报》所写长篇论文《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改写成通俗性的汉代史讲义,题为《汉代学术史略》。1935年8月该讲义由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这里收入的即是该版本。 顾颉刚(1890—1980),江苏吴县人,我国著名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长期从事史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编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在学术研究中,他积累了大量关于治学方面的经验,写出了5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认为读书须重“五事”:一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二要分别书籍的缓急轻重;三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四是不可有成见;五要多求常识。他曾讲:“余读书最恶附会,更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又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智求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顾先生的这些见解对今天的读书人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