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入的文艺论著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吴宓的《文学与人生》、《诗学总论》;吴梅的《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这些作品多为体大思精之作,是今日学人必须攀援而又难以超越的学术关隘。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黑暗世界的一盏明灯。自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起,他在从文的2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吴宓(1894-1978),字雨僧,又字雨生,陕西泾阳人,文学家,早期“红学”家。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次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高师、东南大学英语兼英国文学教授,并与刘伯明、梅光迪、柳诒徵等创办《学衡》杂志,自任总编,是“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1924年8月离开南京,先后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他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人。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近代戏曲理论家、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教授。吴梅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它声律研究和教学,首倡“曲学”并施以教学实践,是学校戏曲音乐课的开拓者,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十二种。对古典词曲也研究精深,有《霜厓诗录》、《霜厓曲录》行世。陈师曾(1876—1923),原籍江西省修水县,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晚年得安阳出土唐志石颜其斋,又称安阳石室、唐不箷,因敬慕吴昌硕又称染仓室。其祖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为晚清著名诗人,其弟陈寅恪是著名历史学家。曾留学日本,与鲁迅同学。回国后曾任职江西教育司司长,又先后受聘南通师范学校博物学教员、长沙第一师范教员、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画教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及女高师博物教员、教育部编纂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等。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作画讲创造、重生动、求意趣、师造化。他的英年早逝,曾让梁启超叹为“中国文化界的地震”。主要著作有:《中国文人画之研究》、《陈师曾先生遗墨集》(10集)、《陈师曾先生遗诗》(上下卷)、《染仓室印集》、《染仓室印存》、《中国绘画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