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顾问工作将近四十年。这份顾问事业就是接受父母——尤其是母亲——咨询关于养育子女的问题,并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的工作。起初我担任小儿科医师,专门处理以身体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照顾问题,特别是一些棘手的案例。至于孩子们的年龄层,则以,婴幼儿为最多。不过,在接受咨询的这段时间里,我渐渐发现家庭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家庭关系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除了孩子们的身体之外,我的兴趣慢慢地转向了心灵的发展与偏差这方面,即心理卫生——也可称作精神卫生。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如何预防心理偏差、如何纠正心理偏差——这些都是精神卫生的内容。而且,不安的心灵也会逐渐影响孩子们的身体,也就是所谓的身心疾病(在某种精神性、心理性条件下引发的身体疾患或症状)。常言道,健康的身体寄于健康的心灵便是此意。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孩子因为行为上的问题让父母亲十分烦恼。例如忧郁、内向、任性、反抗、毛躁、无生气、不念书只爱玩等,想必让父母亲伤透了脑筋。当然还有许多的小毛病,如许多妈妈为孩子们的尿床习惯而困扰不已。进入青春期后,拒绝上学、家庭暴力、神经衰弱、精神病、离家出走、不良行为等麻烦陆续出笼,有些父母甚至因此坠入不幸的深渊。但是这种青春期的问题不少都是源自婴幼儿时期,也有很多案例是采取反溯方式,在学童期及早拟妥对策,便能在短期间内矫正回来。然而,有不少对孩子发展过程漠不关心的父母们,不但没有注意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甚至旁人都看得出那个小孩有问题,但父母们却深信他是个“好孩子”。意外的是,看起来温和乖巧、天真无邪、事事听从父母的孩子,多半心理都出现了偏差。反到是自发性发展顺利的孩子,经常惹恼父母,举个例子,就是“反抗”。因此,发展心理学强调2—3岁是进入“第一反抗期”的时候。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多半也都会“顶嘴”。真正的,“好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