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指引下,甘肃文史、出版工作者大力协同,努力工作,近年来陆续整理、编撰、出版了一批有关西北古、近代文史等方面的著作,从不同侧面显影西北的历史面貌,以为新时期开发建设的镜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月、2003年8月先后出版的《西北行记丛萃》第一、二辑共20册,就是其中较具规模的一种。西北行记,指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人物自内地到西北地区出使、考察、旅游或任职西北时所留下的纪行文字。其记载涉及到不同时期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俗、天文地理、山川物产等等内容,多侧面地反映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社会风貌,是深入了解西北社会历史文化的极为珍贵的史料。由于它是私家之作,所记皆个人足履目击所得,更具真实性;由于它亦史亦文的性质,融史学的内核于作者之文心,记事考证与写景抒怀并举,即兴秉笔,形式自由,文字往往生动活泼,更具可读性。它实在是古人于史学、文学间的一大创造,很有活力的一种文体形式!现存的西行记,最早当推东晋僧人法显的《佛国记》及北魏的宋云《行记》,然其中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记载极为简略。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述我国西北地区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唐、宋之际西行者的著述,大多已残缺不全。元、明以降,这类作品逐渐增多。尤其到清朝和民国时期,西行记实之作到了一个繁荣时期,见于载籍的不下数十百种;其记载愈加详尽,内容愈加广泛,有些著作,在记事的同时,往往还提出关于治理西北、安定西北?⒖⑽鞅薄⒔ㄉ栉鞅钡恼嬷萍哂屑叩?''''史鉴''''价值。对历代西行记的研究,向为学界所重视。本世纪初,随着''''西北学''''的兴起,西北历史地理研究更吸引了诸多专家学者,王国维、冯承钧、向达、张星烺等等,都是成果卓著者。然而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元、明以前之作,多限于历史地理学的范畴;清以下的大量作品至今研究者较少,民国时期的诸多作品,除一些专业人员外更是鲜有人知,往往被尘封在图书馆里。在我们看来,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仅是历史地理学科的学问,而广泛涉及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故应把它作为西北社会历史文化总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在今天开发西北、实现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对西北历史文化研究组成部分的历代西行记的整理研究,必定能为当代西北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历史参照。不仅如此,对这些往昔西北社会面貌的实录之作,打破专业研究者的狭小圈子,有选择地推介、普及于更广大读者群中,以了解自己生身之地的今昔盛衰,黄土地上蹒跚前行的历史足迹,人们歌于斯哭于斯的佚闻典故……增长知识,陶冶性灵,继承前人开发振兴西北的不懈努力,其精神文化价值尤其难以限量了。《西北行记丛萃》便是基于以上考虑,从众多西行记中进行选辑、汇录而成;选录了19世纪以来西北行记中的著名之作共37种,辑为20册,其中第一辑10册25种,第二辑10册12种。时间跨度为自1805至抗日战争时期,其内容涉及200年来西北地区(甘、宁、青、新、陕及其周边省份)道路交通、气候物产、城乡风光、民情习俗、政治变迁、宗教民族关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等情况与面貌。谅可为关注西北开发、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读者,提供一个从不同的、微观的角度了解古、近代西北的窗口。《西行见闻记》,刘文海著。刘文海陕西渭南人,曾留学英美10年,回国后,任教于东南大学、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后转入政界。本书是作者1928年底为探望在酒泉经商病重的父亲而一路西行中经历、见闻的记录,此次行程至1930年初结束,前后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全书大致以所至区域分篇章,每章先逐日记旅程经见,其次对该区域之社会状况加以概述及评论,最后则提出本人建设性意见。所提主张,虽有幼稚、偏颇乃至谬误之处,但总体看,仍不失为一部较好的西北记行之作。书中关于沿途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种种疾苦,各地政治之腐败,官、兵、匪、旱以及鸦片、滥税、苛捐之危害,颇多揭露,为世人保存了一份难得的黑暗世界留影。书中对当时恶吏、弊政多所指陈,切中时弊,而愤激之情每见笔端,正义之感时有流露,显示出作者的社会良知。此外,书中关于山川景物、民俗风情、涉险履奇等情景的记述,令人感同身受,增广见闻。此书于1930年1月完稿,1933年5月由南京书店出版繁体竖排本,此次校点乃依据1933年南京书店刊本过录,改为简体横排,以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