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写本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缘由。第一,我向来喜欢琢磨语言现象。我虽是个“老外”,所讲的“母语”与汉语有着天壤之别,但从青年时期起,令许多西方学子望而却步的奇特的“方块字”和令人难以捉摸的汉语拼音就如同磁石般地吸引着我,使我身不由己地接近它、熟悉它。终于通过汉语这扇知识之窗,我得窥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华文化和历史,进而又登入中国法律的殿堂。当我在法律实务的领域中徜徉之际,我仍旧热衷于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双语法律文件的起草和翻译中可能出现的歧义。我将在本书中与读者一道回顾我所遇到的棘手难题,探讨求解的途径,并分享学海行舟中的乐趣。第二,我总希望能为美中之间的文化交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三十余年来,我有幸得以从事涉及中国的法律业务,为美中之间的经贸往来、法律交流贡献绵薄之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越发感到不同文化、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补充会更加促进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本书虽从律师角度撰写,但我想它将对学习研究英文语言、从事立法、法律实务和翻译的其他人都会有所裨益,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初衷。但愿本书的出版在文化层面上能对推动“法律文件起草的全球化”起些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我愿以本书的出版略表我对中国法制建设的支持之意,并为“依法治国”的宏伟大厦添砖加瓦。总之,我以本书“抛砖引玉”,希冀更多的人更加关注“双语法律文件的起草和翻译”这一朵百花园中的奇葩,使它在众人栽培之下,沐浴阳光和春风,开放得更加多彩绚烂。陶博(PrestonM.Torbert)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