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以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为理论基础,构造了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框架,构建和确定了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及其主要决定和影响因素,并主要对下述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主要进口国市场占有率、本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鸡肉(新鲜的、冷藏的和冷冻的)、鸡肉(灌装)、活鸡、猪肉加工、活猪、猪肉(新鲜的、冷藏的和冷冻的)、牛肉加工及活牛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但与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其次,通过对影响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肉类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绝对优势明显,但国际竞争力的变动趋势与成本和价格绝对优势的变动趋势恰好相反;中国肉类产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状况与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差距较大,尤其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安全卫生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中国肉类产品的生产力水平不仅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世界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其原因主要是各种专用性肉用优良种畜禽品种资源短缺,且中国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中国各种肉类产品出口结构虽然明显逊色于丹麦、荷兰、美国等各种肉类产品重要出口国,但与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较,猪肉和鸡肉产品仍具有一定的整体结构优势;与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中国畜禽养殖和加工销售企业的规模化程度都较低,尤其是畜禽养殖仍主要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再次,通过对决定和影响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肉类产品的基本生产要素相对于某些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中国的高级生产要素基本处于劣势;中国在所有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中人均肉类消费增长最快,国内市场饱和度和消费者成熟度最低;中国饲料、谷物饲料及动物饲料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但与某些欧盟国家相近,中国在种畜禽繁育和肉类产品加工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肉类产品生产经营者(尤其是畜禽养殖者)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产业组织形式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其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肉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其市场机制的失灵,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但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与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中国政府对肉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宏观调控水平和能力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都还有很大差距,并严重制约着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最后,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提高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如下:通过分析市场机会、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目标营销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目标营销战略,不是势单力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所能够胜任的,因此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适应中国特定条件的畜禽养殖和加工销售的产业组织形式,同时加强政府对肉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