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在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的心得,从理念和操作的双重层次上,纵论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一流大学的核心制度;一流大学如何聘请优秀教员;一流大学的“才源”和“财源”间的互动;一流大学与大国的兴衰;全球化对中国大学的挑战;中国大学改革的国际标准。作者的这些言论激发了、并且还在激发着热烈的讨论。本书的出版,将给所有关心中国大学的今天和未来的人,提供思考和行动的一个参照点。本书提出: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从公元十一世纪到现在,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大学兴起带来国家昌盛,这不仅是西方现象,也是世界现象。日本最著名的东京大学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产物,北大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普遍主义,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我探索的领地、各国人才为我所用的气魄之中。正因为如此,才有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是群星灿烂的一流大学的涌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员要来自五湖四海,学派要出于三教九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财经资源、信息资源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如果你想成为一所卓越的大学,就必须在世界尺度上参与竞争;否则,你只能在慢车道上跑,然后从慢车道滑下去,下去以后想再上来就难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个人的竞争、制度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跨国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观念和知识,这样的国家就只能在世界分工体系里处于下等或中下等的位置。作者简介丁学良,男,出生于皖南农家。在国内断断续续地受过不完整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幸得恩师推荐,于1984年获匹兹堡大学“校长奖学金”赴美国求学。于1985年获“哈佛大学奖学金”和福特基金会“个人研究奖金”,入哈佛大学攻读,于1992年春获该校博士学位,随后在环太平洋地区从事比较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全球化、大学制度。目录序言一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二从行政主导到学术主导::一个关于大学制度的演变的故事三“你敢写中文?”::英语学术界的研究产品发表制度四人要来自五湖四海,派要出于三教九流::大学改革访谈之一五以国际视野看北大的改革::大学改革访谈之二六体制改革的技术操作::大学改革访谈之三七发展中国家之间最重要的竞争:中国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