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语语法》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原计划对整个北京口语语法进行系统的描写,包括结构和表达两方面的内容。经过开题后的一段论证,感到限于时和人力,要完成这样庞大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味求全贪大,所得的成果只能是浮光掠影式的泛泛之论,并无太大价值。因此我适时调整了计划,集中力量研究北京口语的词法,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北京口语语法·词法卷》,从词法角度对北京口语语法作了比较细致全面的研究。《北京口语语法·词法卷》分13节考察了北京口语中的13个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其研究方法和内容有如下特点:本书从研究对象上廓清了范围,彻底排除了不属于口语的书面语因素,以纯净的、包括北京土语在内的北京方言语法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同类语法著作都没有明确,也没有真正做到的。在这一点上,本书具有开创意义,它实践了老一辈语法学家朱德熙、胡明扬先生倡导的,把口语和书面语分开研究,把北京话同普通话分离开来进行研究的思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广泛吸取了近10年来国内外北京话研究的众多成果,在此基础上力求新的突破。我们对词类中的封闭性类别或小类一般都作了穷尽的列举,对于开放性词类则细致地区分其不同的功能/结构/语义类型,这样就朝着定量定性分析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对那些能够反映北京口语特色的语法现象,特别是其他语法著作较少提及或语焉不详的,我们都尽力开掘。正因如此,本书提供了北京口语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学者参照北京口语的实际用例作进一步探索或据此修正以往的结论。我们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比较、替换、转换等方法进行动态考察,这就揭示了许多在单纯分类描写中观察不到的问题。我们还注意从语音、语义、语用诸角度来分析语法现象,例如我们揭示了代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的不同语音变体及功能差异,在研究趋向动词“来、去”时运用了语义特征分析,还从社会环境因素制约的角度考察了某些代词和拟声词。本书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重实效而不追时髦也是本书的特色。这本语法书的实用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作为语言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外国人学习汉语或方言区人学习北京话的教科书;可以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现代汉语规范化标准的确立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