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优秀棋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人们便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围棋是一种高雅的娱乐和竞技活动,它的基本着法很简单,但变化却深奥莫测。围棋的技术是完全公开的,然而,在一方仅仅盈尺的小小战场上却是“千古无同局”。对局双方条件均等,各人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击败对手,争取胜利。也许因为具有这些特征,所以,围棋历久不衰,魅力永存。“孩子学围棋究竟有什么益处?”一些家长经常提出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职业围棋启蒙老师,我是这样回答他们的: 首先,学围棋对开发少年儿童的大脑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下棋时需胸怀全局,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合理的布局,精确地计算数种乃至几十种棋形变化,对各种变化又需作出准确的优劣判断。这种训练能有力地促进少年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学围棋对端正少年儿童的学习态度大有帮助。要学好围棋,必须多想多练,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基本技巧,记住一定数量的定式以及死活常型,刻苦钻研高难度技巧。这种训练既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也可增强其记忆及理解能力。再则,学围棋是锻炼提高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良好方法。对局时,形势如占优,不能沾沾自喜而放松警惕;形势如不利,更应冷静沉着,伺机反击。赢了棋,不能骄傲自满,需再接再厉,向更强的对手冲击。输了棋,不能灰心丧气,要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振作精神重新再来。下棋总有输赢,这种挫折训练对养成少年儿童的竞争意识,树立拼搏进取的精神极其有效。此外,学围棋能开拓少年儿童的思路,克服急躁情绪,纠正粗心大意的恶习,加强办事的计划性。要赢一盘棋,必须依靠上百步,以至更多步棋的认真思考后谨慎落子的积累。因此,下棋还可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虚心向别人学习,勇于承认错误等优良品质。然而也有家长会担心,孩子年龄小,每天除了在校学习外,再学下围棋,整天动脑筋,会不会造成用脑过度呢?对此,我可以肯定地回答:“绝对不会!”现代科学资料证明,人的大脑有140~150亿个细胞,但人的一生一般使用不到脑容量的20%,其余80%的处女地还有待于我们去开发。下棋对大脑来讲,好比是做体操,人的大脑越动越灵活;相反,人若懒于动脑,整体衰老正是从大脑衰退开始的。如何将喜好围棋的人们尽快引导入门,这是我们围棋启蒙教育者的研究课题。有关围棋的入门书已出版了几十种,但是,在施教过程中,我们深感那些教材因跨度过大,例题过少,使读者难以领会和接受。三年来,笔者参考各种书籍,结合十余年从教实践的经验,几经修改编写成这本《围棋入门指南》。旨在系统地向读者介绍围棋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广泛而细致地剖析常见棋形图例,由浅入深,使读者能逐渐掌握并巩固围棋的基本技巧。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另一关键是必须反覆地进行对局实践,边学边下,这样才能顺利地打开围棋这座神秘殿堂的大门。谨把这本《围棋入门指南》作为一枚初熟的果实奉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