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食品行业欣欣向荣、繁花似锦,市场上中华饮食文化与世界各国的特色菜肴交相辉映,五彩纷呈。然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滞后的文化建设同样并存于日常经济生活之中,食品安全性问题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反映。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每个环节,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这既有因社会及工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有因精神文明素质不高弄虚作假或对食品安全性了解不够等人为因素。特别是现代社会由于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使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民的饮食安全,如淮河的严重污染竟使两岸居民无净水可喝,要靠购买人工纯净水饮用。还有不法之徒用甲醇配兑假酒、用死鸡制作烧鸡、用病畜肉加工熟肉等屡禁不绝;食品加工行业中不按安全规定滥加有危害性的色素、防腐剂等添加物问题时有发生;不少人不了解马铃薯、四季豆等在不适宜的贮藏或烹调条件下会产生有毒物质;也经常有人误食蘑菇中毒。此外,由于生活、饮食不合理引起肥胖症的人们,误信宣传滥用药物或不科学的减肥方法,而损害了健康。凡此种种,问题繁多不胜枚举。前不久英国的疯牛病引起的食品风波未平,香港又出现了生禽流感病,使世界为之震惊。在饮食安全上如何防患于未然,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