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中国医学大成(第二册 伤寒 金匮分册)

中国医学大成(第二册 伤寒 金匮分册)

中国医学大成(第二册 伤寒 金匮分册)

定 价:¥116.00

作 者: 曹炳章原辑;杨金萍,谭红主校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丛编项: 伤塞、金匮分册
标 签: 中医学

ISBN: 9787800896507 出版时间: 1997-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1015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在当时倍受中医界的推崇,认为此书是“寿世宝藏,医林巨观”。原书共计365种,分13类,曰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以及痘疹、推拿、疑难杂症等。每书均写有提要,以明此书之来历、内容之要点;每一类之中均按年代先后次序排列,以便考证。可惜此书刊行未半,日本人侵入,印刷被迫中断,仅有136种问世。199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岳麓书社均将曹氏所刊之书影印出版。之后,岳麓书社又将曹氏已列书目而未刊的医书,稍作调整增补,作“续编”影印刊行,完成了曹氏未完成的大业。《中国医学大成》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整理保存了大量的中医经典秘籍。是书搜求博采秦汉至清末的海内孤本、珍本、抄本,殆有万余种,约集名医,精校圈点,厘订精选365种。其所选之书,皆医籍中之精华,如医经类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等;本草类有《神农本草经》、《本草衍义》、《雷公炮制药性解》等;伤寒金匮类有《伤寒贯珠集》、《伤寒补例》、《伤寒来苏集》、《金匮要略心典》等;温病类有《温热逢源》、《瘟疫论》等;通治类有《医学心悟》、《周慎斋医书》、《医学源流论》等;医案医话类有《柳州医话》、《吴鞠通医案》等;此外尚有临床各科、生理、病理、诊断等重要书籍。其次,系统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曹氏将其所选医籍分为13类,每一类之中则按朝代先后为序,每一种书之前有提要,简介全书要点,这样,尽管全书博大,但条理清晰、系统连贯,阅一书则遍览历代医论,窥一类则尽知各家学说,中医精论全在此书之中。再次,普及推广了中医学术理论。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一支兴奋剂,使整个中医界振奋起来,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就对提高整体中医素质,使之立于不败之地而言,此书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凡治医者,非博览存书,无以阐明医术,医术不精,何谈着手成春?然秦汉至今,医书逾万,即使毕生考校,犹恐不能,况且一般人所购医书,版本不良,校勘不精,错误百出,怎能精通医理?此书一出,实为业医之准绳,医门之法律,而被称为“寿世宝藏,医林巨观”。即使现在也同样如此!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医学大成(第二册 伤寒 金匮分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伤寒九十论》目录
   辨桂枝汤用芍药证第一
   桂枝加附子汤证第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第三
   麻黄汤证第四
   大青龙汤证第五
   阳明可下证第六
   阳明蜜兑证第七
   肾虚阳脱证第八
   脐中出血证第九
   阴中伏阳证第十
   伤寒暴死证第十一
   夜间不眠证第十二
   大柴胡汤证第十三
   阳明急下证第十四
   伤寒自解证第十五
   热入血室证第十六
   筋惕肉目闰证第十七
   阳明当下证第十八
   桂枝加葛根汤证第十九
   葛根汤证第二十
   刚痓证第二十一
   厥阴证第二十二
   太阴证第二十三
   太阳中暍证第二十四
   指甲黑青证第二十五
   瞪目直视证第二十六
   舌卷囊缩证第二十七
   循衣摸床第二十八
   邪入大经证第二十九
   太阳桂枝证第三十内并论桂枝麻黄青龙
   用药三证
   桂枝证第三十一
   少阴证第三十二
   少阳证第三十三
   两感证第三十四
   三阳合病证第三十五
   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三十六
   发热恶寒证第三十七
   结胸可下证第三十八
   结胸可灸证第三十九
   汗后呢逆证第四十
   漏风证第四十一
   小便出血证第四十二
   妊娠伤寒脚肿证第四十三
   风温证第四十四
   狐惑证第四十五
   发黄证第四十六
   湿家发黄证第四十七
   黄入清道证第四十八
   先汗后下证第四十九
   太阳瘀血证第五十
   阴病阳脉证第五十一
   辨少阴脉紧证第五十二
   青筋牵引证第五十三
   下脓血证第五十四
   刺阳明证第五十五
   阴阳交证第五十六
   阴阳易证第五十七
   叉手冒心证第五十八
   伤寒耳聋证第五十九
   扬手踯足证第六十
   遗尿证第六十一
   舌上滑胎证第六十二
   衄血证第六十三
   伤寒胁痛证第六十四
   伤寒温疟证第六十五
   发斑证第六十六
   脏结证第六十七
   阳结证第六十八
   伤寒协热利证第六十九
   胃热呕吐证第七十
   霍乱转筋证第七十一
   两胫逆冷证第七十二
   汗后劳复证第七十三
   汗后疮疡证第七十四
   面垢恶寒证第七十五
   伤寒下利证第七十六
   伤寒闭目证第七十七
   伤寒表实证第七十八
   手足逆冷证第七十九
   寒热类伤寒证第八十
   失汗衄血证第八十一
   脾约证第八十二
   格阳关阴证第八十三
   太阳阳明合病证第八十四
   懊农怫郁证第八十五
   两手撮空证第八十六
   下利服承气汤证第八十七
   湿温证第八十八
   血结胸证第八十九
   六阳俱绝证第九十
    《中国医学大成》(第二册)总目录
   伤寒九十论
   阴证略例
   伤寒明理论
   伤寒兼证析义
   伤寒贯珠集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补例
   伤寒来苏集附:论翼、附翼
   重刊金匮玉函经二注
   沈注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中国医学大成》总目录
   第一册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灵枢识
   第二册
    伤寒九十论
    阴证略例
    伤寒明理论
    伤寒兼证析义
    伤寒贯珠集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补例
    伤寒来苏集(附论翼、附翼)
    重刊金匮玉函经二注
    沈注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第三册
    脉经
    玉函经
    重订太素脉秘诀
    脉语
    医灯续焰
    脉说
    望诊遵经
    重订诊家直诀
    临证验舌法
    察舌辨症新法
    脉学辑要评
    针灸甲乙经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针灸素难要旨
   第四册
    瘟疫论
    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
    张氏温暑医旨
    瘟疫明辨
    温热暑疫全书
    温证指归
    温热病指南集
    南病别鉴
    痧胀玉衡
    疟疾论
    湿温时疫治疗法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伏气解
    伏邪新书
    伏阴论
    羊毛瘟论
    温热逢源
    随息居霍乱论
    瘟疫霍乱答问
    霍乱审证举要
    鼠疫抉微
    增补评注温病条辨
   第五册
    十药神书
    增订十药神书
    痰火点雪
    慎柔五书
    理虚元鉴
    虚损启微
    何氏虚劳心传
    症因脉治
    周慎斋遗书
    医原
    脉因证治
    韩氏医通
    医林改错
    医学举要
   第六册
    一草亭目科全书
    异授眼科
    银海指南
    口齿类要
    尤氏喉科秘书
    重订咽喉脉证通论
    喉舌备要秘旨
    包氏喉证家宝
    重订囊秘喉书
    正体类要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选要
    外科医镜
    疬科全书
    痰疬法门
    徐评外科正宗
   第七册
    盘珠集胎产证治
    胎产指南
    重订产孕集
    女科切要
    经效产宝
    女科经纶
    校注妇人良方
    慈幼新书
    原瘄要论
    麻疹备要方论
    活幼心书
    幼科直言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幼幼集成
   第八册
    眉寿堂方案选存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孙文垣医案
    三家医案合刻
    张畹香医案
    程杏轩医案
    何澹安医案
    邵兰荪医案
    吴鞠通医案
    冷庐医话
    柳洲医话
    馤塘医话
    先哲医话
    潜斋医话
    友渔斋医话
    对山医话
    客尘医话
   第九册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儒门事亲
    重订灵兰要览
    肯堂医论
    知医必辨
    研经言
    医学读书记
    读医随笔
    市隐庐医学杂著
    叶选医衡
    医学源流论
    慎疾刍言
    医暇卮言
    医学心悟
   第十册
    神农本草经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雷公炮制药性解
    重刊本草衍义
    药征
    药征续编
    刘涓子鬼遗方
    医方考
    圣济总录纂要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