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概念 定义和分型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二 肺气肿的定义 分型及分度
第二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第二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患病率
一 我国20世纪70年代普查情况
二 20世纪90年代的普查结果
三 发病的有关因素
第二节 病因
一 吸烟
二 环境污染
三 感染
四 其他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然发展史
第三章 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
一 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炎性物质的释放
二 腺体增生 分泌增多和纤毛粘液运送障碍
三 气道生物清除能力的削弱
四 粘膜肿胀及微血管渗出增多
五 其他因素
第二节 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理
第三节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
一 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全
二 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增殖
三 肺血管壁胶原在缺氧后的变化
四 血液流变学在缺氧后的变化
五 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规律及与右心的关系
第四章 病理学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
一 形态学
二 超微病理
第二节 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学
一 腺泡中央性肺气肿的病理学
二 全腺泡性肺气肿的病理学
三 腺泡周围性肺气肿的病理学
四 瘢痕性肺气肿的病理学
第三节 慢性肺心病的病理学及其新进展
一 慢性肺心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二 心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三 关于小气道病变研究的进展
四 关于肺心病时小动脉病变的研究
五 肺性脑病的脑组织病理变化
六 晚期肺心病的肝脏病理变化
第五章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第一节 临床表现
一 症状
二 体征
三 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心病时的并发症
一 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二 肺性脑病
三 上消化道出血
四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五 休克
第六章 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 影像诊断方法的选择
二 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
三 肺气肿的影像诊断
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继发感染的影像诊断
五 慢性肺炎的影像诊断
第二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X线和MRI诊断
一 普通胸部X线检查
二 右心房室造影检查
三 CT检查
四 MRI检查
五 检查方法的选择
第七章 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及肺阻抗血流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
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二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第二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向量图检查
一 肺心病右室肥厚的三个发展类型
二 一般右心室肥厚分型与肺心病分型间的关系
三 肺心病心电向量图诊断
四 鉴别诊断
第三节 肺阻抗血流图检查
第八章 超声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与技术难点
第二节 超声诊断技术在慢性肺心病中的应用研究
一 M型超声心动图
二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三 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四 超声诊断技术用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
的研究资料
第三节 超声诊断技术用于评价右心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展望
第九章 肺功能测定
第一节 肺容量
一 静态肺容量的组成
二 肺活量
三 残气容积和功能残气量
第二节 通气功能
一 肺泡通气量
二 静息通气量
三 最大通气量
四 用力肺活量
五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六 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
一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二 闭合容积
三 呼吸低密度气体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四 频率依赖动态肺顺应性
第四节 气道阻力
一 直接测定气道阻力
二 间接测定气道阻力
第五节 气体交换功能
一 肺弥散功能
二 影响肺弥散功能的因素
第六节 通气/血流比值
一 生理死腔测定
二 生理分流测定
三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四 通气/血流比值的临床估计法
五 临床意义
第七节 呼吸系统顺应性
一 呼吸生理学常用的压力概念
二 肺顺应性
三 总顺应性
四 胸壁顺应性
第八节 呼吸肌力量测定
第九节 通气调节的测定
一 测定仪器
二 测定方法
三 测定原理
四 临床意义
第十节 运动试验
一 适应症
二 测定仪器
三 测定方法
四 安全性
五 临床应用
第十章 核医学检查
第一节 核素灌注肺显像
一 原理
二 显像剂
三 检查技术
四 禁忌症
五 正常肺灌注平面像
六 正常肺灌注单光子断层照相图像
第二节 核素肺通气功能显像
一 原理
二 通气吸入显像剂
三 检查技术
四 正常肺通气图像
第三节 放射性气溶胶吸入肺显像
一 原理
二 放射性气溶胶显像剂
三 检查技术
四 气溶胶吸入正常图像
第四节 其他肺及气道核素功能显像
一 153Xe生理盐水灌注肺显像
二 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测定
三 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测定
第五节 核素心室功能检查
一 平衡门电路心室显像
二 心功能主要参数及计算
三 位相分析及位相图
第六节 心肌灌注显像
一 原理及显像剂
二 显像方法
第七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核素临床检查
一 病理生理
二 X线检查
三 V/Q显像
四 153Xe局部肺功能测定
第八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肺显像
一 病理生理
二 X线检查
三 V/Q显像
四 153Xe局部肺功能测定
第九节 肺动脉高压与肺灌注显像的关系
一 肺动脉高压
二 肺动脉高压的核素肺灌注显像
三 对肺心病患者mPAP不高机制的探讨
第十节 肺心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一 病理生理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影
三 肺心病患者的位相图像及位相分析
四 灌注肺血流损伤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第十一节 肺心病患者心肌显像的特点
一 肺心病患者的心脏病理改变
二 肺心病患者的核素心肌显像
第十二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的应用前景
一 正电子发射断层的探测原理
二 正电子核素及其标记药物
三 正电子发射断层的应用
第十一章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
第一节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可获得的资料
第二节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所需的仪器 设备
第三节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的操作方法
第四节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注意事项
第五节 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
第六节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的适应症 禁忌症与并发症
第七节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的诊断治疗价值
第十二章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处理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般治疗和处理措施
第二节 药物治疗
一 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二 支气管扩张剂的联合应用及阶梯治疗方案
三 祛痰剂 粘液促动剂的应用
四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五 氧气治疗
六 抗感染治疗
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八 抗凝治疗
九 危重症患者收入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指征
第十三章 监护和抢救
第一节 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建立
一 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基本设置
二 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目的和收治范围
三 呼吸重症监护室中所需具备的技术项目
四 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监测技术
一 危重症患者呼吸监测的目的
二 气体交换功能监测
三 呼吸力学监测
四 组织氧合状态监测
第三节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监测与营养支持
一 平衡营养监测
二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三 营养支持方法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一 危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特点
二 危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应用
三 危重症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机械
通气治疗
一 机械通气的治疗作用及应用指征
二 施行机械通气的方法
三 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中
的治疗价值
第六节 机械通气的撤离
一 积极地为撤离机械通气创造条件
二 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
三 撤离机械通气的技术方法
四 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时机与方法
第七节 正压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一 气压伤和气压-容积伤
二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三 其他脏器合并症
四 呼吸性碱中毒
五 氧中毒
六 医院内感染
七 呼吸机故障所致并发症
第十四章 缓解期治疗
第一节 预防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 一般措施
二 免疫治疗
第二节 医疗体育和物理治疗
一 呼吸道的卫生和日常护理
二 骨骼肌放松锻炼
三 运动锻炼
四 物理疗法
第三节 长期氧气治疗
一 长期氧气治疗的定义
二 长期氧气治疗的指征
三 长期氧气治疗的作用
四 长期氧气治疗前的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
五 给氧方法
六 氧气治疗系统
七 氧流量和每日氧气治疗时间的选择
八 长期氧气治疗疗效的预测
九 长期氧气治疗的不良反应
十 长期氧气治疗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营养治疗
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三 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四 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五 能量代谢的测定
六 营养治疗方法
七 补充营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呼吸肌锻炼
一 呼吸肌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二 呼吸肌疲劳与通气功能衰竭
三 呼吸肌功能的测定方法
四 呼吸肌疲劳的诊断
五 呼吸肌锻炼
附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