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园艺苹果学

苹果学

苹果学

定 价:¥160.00

作 者: 束怀瑞等编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丛编项: 当代科技重要著作 农业领域
标 签: 苹果

ISBN: 9787109052154 出版时间: 1999-06-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694 字数:  

内容简介

  片断:较高,但因受大西洋冬季暖流的影响,仍属海洋性气候;中部为过渡性大陆气候;南部和西南部,因受地中海的影响,成为冬湿、夏干的亚热带气候。苹果的主要产地,大都分布在45°~50°N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0~8℃,7月份平均气温17~23℃;年降水量600~700mm,大西洋沿岸和阿尔卑斯山西北部,降水量可高达1000mm。各月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年日照和有效积温,一般在1500~1900h和1410~2063℃之间。对苹果生产来说,特别是纬度较高的地区略嫌不足。2.东欧地处欧洲的中东部和东南部,北有波罗的海,东南面为喀尔巴阡山,西部为巴尔干半岛。因此,东欧的北西部为海洋性气候,中东部为大陆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较低,平均约—1~-6℃;夏季平均气温,北部为16~19℃,南部为24~25℃;苹果产区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500~700mm,月间分布不均。东欧苹果主产国中,波兰的积温较低,且每10~15年间常有严寒发生,气温可降至—30℃以下。罗马尼亚北部为喀尔巴阡山丘地区,南部则为多脑河平原,属过渡性大陆气候。居于这一区域的保加利亚的山丘地区,则为冬冷夏热、雨量偏少的大陆性气候;保加利亚的南部,则常受地中海亚热带气候的影响。3.前苏联俄罗斯的北部和中东部,冬季时间长而寒冷,夏季时间短且温暖。但其中亚南部、高加索平原和克里米亚等地,则气候比较温和,冬季平均气温0~8℃,雨量偏少。苹果主要分布在乌克兰、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的非黑土地带。这些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0~8℃。欧洲生产中利用的苹果,主要包括酿造品种(Ciderapple)、煮食用品种(dessevtaandcookingapple),以及鲜食品种(fleshapple)等。在传统上,西欧向以前两者为主,主要品种有Pearmain系、Costard、BramleySeedling、Cox’sOrange、Cavilles、Reinettes系,和Boskoop等。50年代后,鲜食苹果需要量大增,以法国和意大利为首大量发展金冠。因为金冠比原有老品种高产,品质好,又适于加工,所以,很快成为该两国的主栽品种。到50年代末期,法国金冠的栽培数量仅占14%左右,Boskoop占16%,Reinettes系占11%,元帅系占3%;但到1970年,金冠上升为50%,元帅系占18%,Boskoop下降为8%,Reinettes系仅占6%。70年代初,意大利金冠的栽培数量占12%,元帅系占20%。英国60年代前,酿酒和煮食苹果占苹果的70%以上;从70年代起,虽然增加了鲜食苹果的栽培比例,但因为该国气候寒冷、空气湿度大,故其主栽品种仍为橘苹,同样,BramleySeedling也仍有较多栽培。欧共体成立前,英联邦的鲜食苹果主要依赖进口。欧共体成立后,才从法国大量进口。70年代后,受世界潮流的冲击,欧洲的苹果栽培又一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金冠发展数量减少。在欧洲南部生长季较长的地方,以澳洲青苹和陆奥部分地代替了金冠;在欧洲北部,则以QueenC0x’s、Suntan、C0utPenduplat和Kent等,代替橘苹。另外,嘎拉、乔纳金、发现(Discovery)、Elster和Gloster等,也均有明显增加。但发现和Elster,则主要在北欧如德国等低温地带栽培,这主要是因为在暖地,易遭日灼和霉心病为害的缘故。近年来,西欧诸国开始重视果实外观,也注意到红色芽变的选择、利用。例如,从乔纳金中选育的Nicobel、Wilmute、Jonared、De-c0ster和Jomured等;从嘎拉中选出的RoyalGala,由Cox’s育成的Fiesta,以及富士的着色系等,也均呈发展趋势。1960年以前,东欧仍以欧洲的传统品种,如橘苹、莱茵特、JamesGrieve和IngridMarie等栽培为主。其后,开始引进美国的鲜食或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如金冠、红玉、瑞光等。在保加利亚,红玉占有很大比重;波兰天气比较寒冷,新发展品种以旭、红玉、Bahcroft和元帅系为主,也发展有部分拉宝、斯帕坦、艾达红和JamesGrive等。近年来在东欧各国,乔纳金、嘎拉和澳洲青苹等品种,也有所发展。60年代以前,前苏联的苹果生产,以耐寒、味酸的地方品种,如白魁、黄奎、红奎、历山王、皮平系、白雪、加勒维、初笑、春霞等为主。俄罗斯苹果产区,在保留一部分小苹果品种的同时,过去曾大力推广米丘林选育的品种,如600gAntonovka、斯拉夫女人、凤凰卵、海棠果以及理想等。近年来,在其西南部气候比较温和的产区,随着矮化栽培的兴起,开始发展金冠、金矮生、红玉、红星,及其他短枝型品种。在高加索、乌克兰、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地,还保留有大面积野生苹果林,可年产数10万t苹果。(二)美洲在17世纪欧洲大量移民以前,北美就栽培有起源于当地的苹果属中属于草原海棠的一些小苹果。17世纪,欧洲移民带来的苹果,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一些地区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北美苹果的主产区,在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之间,大约40°~50°N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10℃。各地的温度,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美国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东中部的弗吉尼亚州,年平均气温13℃左右。北美东部最低温度偏低,纽约州以北,每10年间会有大冻害发生,而且这些地方的苹果生产限于“大湖”周围;渥太华以北,几乎不能生产苹果。北美的年降水量在200~1000mm之间,各地有较大差异。东海岸的降水量,常多于西海岸。因此,位于西海岸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苹果生产常分布在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区(表1-5、表1-6)。墨西哥地处热带气候地带,但因境内高原山地占绝大部分,致使其气候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海拔1500~2000m的地带,可以生产苹果。其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全年温差较小,最热月平均气温只有17~21℃,最冷月平均气温11~12℃。因此,有时需要采取辅助措施,以使苹果通过正常休眠。墨西哥的主要苹果产区,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奇瓦瓦和杜兰哥。但在20°N以南,海拔7500m高的奥黑萨巴火山周围的高山地带,如普韦布拉和韦腊克鲁斯等地,也有较多栽培。本书前言前言苹果是主要落叶果树,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汉代,越两千年,西洋苹果传入亦逾百余年。近年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面积和总产皆居世界前列。在苹果学研究和生产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反映当代的研究水平,为国内从事苹果研究和生产的同仁提供借鉴,并与国内外交流已有成就,探讨发展趋势,山东农业大学受中国农业出版社委托,由束怀瑞教援主持并组织,于1993年5月邀请中国果树界有关专家、教授(以姓氏笔画为序)于绍夫、王中英、王宇霖、王宗正、束怀瑞、李育农、李嘉瑞、李震三、陆秋农、陈策、辛培刚、张乃鑫、张光伦、罗新书、顾曼如、黄海、景士西、鲍书鼎等组成《苹果学》编写组,共同商定内容概要和编写大纲,并分工落实,完成了本书的编著工作。初稿完成后,于绍夫先生受编著者委托,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工作。杨洪强、李宝江、吴录平、接玉玲等同志也参与了有关章节的编撰工作。此外,李正之、李怀玉、董淑富和沈向等同志为本书提供了资料,做了大重具体工作,在此谨致谢忱。《苹果学》的编写,在中国尚属初次尝试,作者同仁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仍因经验不足,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妥之处。祈望智者和专家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修改补充。编著者1995年6月

作者简介

暂缺《苹果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苹果栽培历史及生产概况
    第一节 世界苹果生产概况
    一 苹果栽培的起源与传播
    二 国外苹果生产概况
    三 国外苹果主产区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苹果及其近缘栽培种
    一 中国苹果(绵苹果)的发展过程
    二 沙果和槟子
    三 海棠果
    四 新疆苹果
    第三节 现代苹果的兴起
    一 山东省
    二 辽宁省
    三 河北省
    四 其它引种途径
    五 新中国成立后苹果生产发展过程
    第四节 中国苹果产区概述
    一 渤海湾苹果产区
    二 中部苹果产区
    三 东北小苹果产区
    四 西北苹果产区
    五 西南高地苹果产区
    六 江南暖地苹果产区
   第二章 苹果属植物资源
    第一节 苹果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一 原产中国苹果属植物的野生种
    二 原产中国苹果属植物的栽培种
    三 国外引进苹果属植物的野生种
    四 国外引进苹果属植物的栽培种
    第二节 苹果属植物分类
    一 分类的沿革
    二 分类的进展
    三 分类的新体系
    第三节 苹果的起源演化
    一 中国苹果的起源
    二 西洋苹果的起源
    三 中国苹果的演化
    四 西洋苹果的演化
    第四节 苹果属植物资源的分布 保存 利用和评价
    一 野生资源的分布
    二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三 苹果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和评价
   第三章 苹果品种
    第一节 栽培苹果的起源
    第二节 品种的产生
    一 自然杂交种
    二 芽变
    三 人工杂交
    四 无性杂交
    五 人工诱变
    第三节 苹果品种分类
    一 果实外形 色泽分类法
    二 生态地理分类法
    三 倍性分类法
    四 花期 熟期分类法
    五 用途分类法
    第四节 世界上主要栽培的以及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
    第五节 中国特殊栽培的苹果品种
    第六节 当前国际上苹果栽培品种的发展趋势
    第七节 关于今后中国苹果品种发展的设想
   第四章 苹果遗传
    第一节 苹果遗传变异特点
    第二节 果实外观性状的遗传
    一 果实大小
    二 果实形状
    三 果皮色泽
    四 果锈和果面油脂质
    五 果肉色泽
    六 其它果实外观性状
    第三节 果实内质性状的遗传
    一 果实风味
    二 果实香气
    三 果肉质地、脆度与汁液多少
    四 果实鲜食综合品质
    第四节 果实成熟期及耐藏性的遗传
    一 果实成熟期
    二 果实耐藏性
    第五节 营养体性状的遗传
    一 童期及营养期
    二 矮生性
    三 短枝型
    四 无融合生殖习性
    第六节 环境胁迫及病虫害敏感性遗传
    一 冻害
    二 病虫害
   第五章 苹果育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育种目标
    一 优质耐贮品种的选育
    二 优质抗寒品种的选育
    三 耐湿抗病品种的选育
    四 矮生品种(矮性短枝型品种)的选育
    五 抗性矮砧品种的选育
    第三节 苹果育种资源及其特点
    一 优质资源
    二 矮性资源
    三 抗性资源
    四 倍性变异资源
    五 无融合生殖资源
    第四节 芽变选种
    一 芽变选种的意义
    二 芽变体的特点
    三 芽变的多样性
    四 芽变选种的方法
    五 芽变选种的程序和步骤
    第五节 杂交育种
    一 苹果交配亲和性
    二 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三 苹果开花授粉习性和杂交技术
    四 杂种实生苗的培育
    五 杂种选择
    第六节 苹果砧木育种
    一 苹果砧木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 苹果砧木的选育要求
    三 砧木育种的途径
    四 杂种的选择和培育
   第六章 苹果生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候
    一 光与苹果的生态关系
    二 温度与苹果的生态关系
    三 水分与苹果的生态关系
    四 光、热、水的综合作用与苹果的生态效应
    第三节 地形、土壤和植被
    一 地形与苹果的生态关系
    二 土壤与苹果的生态关系
    三 植被与苹果的生态关系
    第四节 苹果的生态适宜性和生态区划
    一 苹果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子及指标
    二 苹果生态区划的方法及指标
    三、中国苹果生态分区及评述
   第七章 苹果树的器官解剖结构
    第一节 种子
    一 种子的结构
    二 种子的萌发
    第二节 根的形态与解剖构造
    一 根的形态与类型
    二 根尖结构与根的延长生长
    三 根的初生构造与侧根的产生
    四 根的加粗生长与根的次生构造
    五 矮砧根与乔砧根的解剖特征
    六 根内贮藏养分与根的解剖
    七 根颈与菌根
    第三节 茎
    一 茎的形态结构
    二 茎尖结构与芽的形成
    三 茎的初生构造与次生构造
    四 矮砧茎与乔砧茎的解剖特征
    五 嫁接成活的解剖学原理
    六 环状剥皮 刻伤、扭梢等措施的解剖学原理
    七 养分贮藏与茎的解剖结构
    第四节 叶
    一 叶的形态结构
    二 叶片的解剖构造
    三 叶幕中不同部位叶的解剖
    四 根外追肥、喷洒药液与叶表皮结构的关系
    五 落叶与离层
    第五节 花
    一 花的组成部分
    二 花芽的形态分化
    三 花药的发育与花粉粒的形成
    四 胚珠的发育及胚囊的形成
    第六节 开花与结实
    一 开花 传粉与受精
    二 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解剖构造
    三 果柄离层的产生与落花落果
   第八章 苹果生理
    第一节 苹果光合生产
    一 苹果树的光合器官
    二 叶片光合作用的进程
    三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四 影响光合生产力的栽培因素
    五 苹果碳素营养
    第二节 苹果矿质营养
    一 概述
    二 氮素营养与施氮技术
    三 钙素营养与调钙技术
    四 硼 铁、锌营养及其缺素矫正
    五 改善树体营养的途径
    第三节 苹果水分代谢及节水灌溉
    一 水分胁迫对果树水分代谢的影响
    二 树体对干旱的适应性机理
    三 水分胁迫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四 水分胁迫对生殖生长的影响
    五 水分胁迫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六 水涝对果树的影响
    七 合理灌溉的理论基础及节水灌溉
    第四节 苹果植株内源激素发生与生长发育调节
    一 苹果植株内源激素的类型、分布、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
    二 苹果植株内源激素发生的周期性规律
    三 植株类型与内源激素组成
    四 激素与器官发生及其调节
    五 外界因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六 生长调节剂对果树生长发育的调节
   第九章 苹果苗木繁育
    第一节 苗圃的建立
    一 苗圃地的选择
    二 苗圃地的规划
    第二节 实生繁育
    一 种子采集
    二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三 种子贮藏
    四 种子的后熟作用
    五 种子的层积处理
    六 播种
    七 苗期管理
    第三节 自根繁育
    一 自根繁育的生物学基础
    二 扦插
    三 压条
    第四节 嫁接繁育
    一 嫁接繁育的生物学基础
    二 苹果砧木和接穗间的相互影响
    三 砧木区域化
    四 嫁接技术
    第五节 苹果组培苗繁育
    一 茎尖培养
    二 微型嫁接
    第六节 苗木出圃
    一 起苗与分级
    二 检疫与消毒
    三 包装 运输和假植
   第十章 壮树高产的生物学原理 栽培原则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节 壮树高产的原理
    一 树相及其主要诊断指标
    二 果园的宏观层次
    三 苹果树体、生态条件与技术措施的关系
    四 苹果生产的基本属性及其主要特点
    第二节 产量来源和产量构成分析
    一 产量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二 产量构成及其增产的主要技术途径
    三 苹果品种的生产力
    第三节 壮树高产的主要原则
    第四节 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 苹果植株营养类型 成因及趋优转化
    二 树体结构及整形修剪
    三 养根壮树与地下管理
    第五节 苹果生产的十大变革趋向
   第十一章 提高果实品质
    第一节 优质苹果的含义及标准
    一 外观品质
    二 食用品质
    三 残留量限度
    四 贮藏品质
    第二节 当前苹果品质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 外观品质差
    二 食用品质差
    三 贮藏品质差
    第三节 提高苹果品质的意义
    第四节 果实品质形成及其影响的因素
    一 果实大小
    二 果形
    三 果实色泽
    四 果实发育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
    五 果实硬度
    第五节 提高果实品质的技术途径
    一 品种选择与改劣换优
    二 建立合理群体结构
    三 土肥水管理
    四 花果管理
    五 应用生长调节剂
    六 防止和减轻果锈
    七 采前裂果和采前落果的预防
    八 适期采收与采后着色
   第十二章 苹果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病害
    一 苹果树腐烂病
    二 苹果干腐病和轮纹病
    三 苹果炭疽病
    四 苹果褐斑病
    五 苹果斑点落叶病
    六 苹果白粉病
    七 苹果黑星病
    八 苹果锈病
    第二节 苹果害虫
    一 食心虫类
    二 叶螨类
    三 卷叶蛾类
    四 蚜虫类
    五 蚧类
    六 潜蛾类
   第十三章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
    第一节 概述
    一 研究进展及其重要性
    二 苹果病毒及其分类
    三 病毒病害的特点及其危害
    四 无病毒栽培的优越性
    五 病毒密码及病毒病害症状描述术语
    第二节 主要病毒病害
    一 非潜隐性病毒病害
    二 潜隐性病毒病害
    第三节 病毒的脱除与检测
    一 病毒脱除技术
    二 病毒检测方法
    第四节 无病毒苗木的繁育
    一 无病毒母树园的建立和繁殖圃地的选择
    二 无病毒根砧的繁育
    三 无病毒中间砧苗的繁育
    四 无病毒苗木的嫁接
   第十四章 苹果采后生理与采后处理
    第一节 果实的采后生理
    一 果实成熟衰老过程
    二 果实的结构与生理
    三 蒸腾作用
    四 呼吸作用
    五 乙烯
    六 其它激素
    七 多胺
    八 基因和酶
    第二节 果品贮藏保鲜技术
    一 果品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
    二 果品的采收和采后处理
    三 果品包装与装璜
    四 苹果贮藏设施及保鲜技术
    五 贮期病害及其防治
    第三节 果品运输
    一 运输的基本要求
    二 运输工具和设备
   第十五章 苹果流通
    第一节 苹果的生产与营销特点
    一 苹果的生产经营特点
    二 苹果的商品特点
    第二节 苹果的质量与标准
    一 构成苹果质量的基本因素
    二 质量评价
    三 苹果的营养
    四 苹果的质量标准
    五 苹果品质鉴定与验收
    六 安全因素
    第三节 苹果的流通
    一 苹果流通中的注意事项
    二 苹果的物流与商流
    三 流通路线的选择
    第四节 苹果的价格
    一 苹果价格特点
    二 当前苹果的价格形式
    三 影响苹果价格的因素
    四 价格与购销心理
    五 果品定价策略
    第五节 苹果的促进销售
    一 苹果商品的生命周期
    二 促销方式及组合
    第六节 中国苹果的国际市场开发
    一 世界苹果贸易概况
    二 中国苹果的国际贸易
    三 开拓中国苹果国际市场策略
   附录1 中国出口鲜苹果的国家标准 (ZBB31006-88)
   附录2 出口鲜苹果检验方法专业标准(ZBB31007-88)
   附录3 苹果干规格(国际标准ISO7701-1986)
   附录4 美国苹果等级标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