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
第一篇 细 菌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排列特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细菌的物理性状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
第四节 细菌的代谢
第五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机理与方式
第二节 细菌的变异
第四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第一节 物理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化学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第六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第一节 致病茵的侵袭力
第二节 宿主的抵抗力
第三节 传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第七章 螺旋体类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第四节 蛇形螺旋体属
第八章 不运动(或稍运动)革兰氏阴性
弯曲杆菌类
第九章 需氧、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
菌和球菌类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第二节 莫拉氏菌属
第三节 布鲁氏菌属
第四节 博代氏杆菌属
第五节 弗朗西丝氏菌属
第六节 泰勒氏茵属
第十章 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类
第一节 埃希氏茵属
第二节 沙门氏菌属
第三节 肠杆菌属
第四节 耶尔辛氏茵属
第五节 克雷伯氏菌属
第六节 变形杆菌属
第七节 弧茵属
第八节 气单胞菌属
第九节 巴斯德氏菌属
第十节 嗜血杆菌属
第十一节 放线杆菌属
第十一章 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类
第一节 拟杆菌属
第二节 梭杆菌属
第十二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类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十三章 形成内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杆
菌和球菌类
第一节 芽胞杆菌属
第二节 毛样芽胞杆菌属
第三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
第十四章 不形成芽胞(规则的、不规则
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类
第一节 李斯特氏菌属
第二节 丹毒丝菌属
第三节 棒状杆菌属
第四节 放线菌属
第五节 嗜皮菌属
第六节 分枝杆菌属
第七节 诺卡氏菌属
第八节 红球菌属
第十五章 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一节 立克次氏体
第二节 衣原体
第十六章 支原体
第十七章 真 菌
第一节 生物学基本特征与特性
第二节 病原性真菌
第三节 产毒性真菌
第二篇 病 毒
第十八章 病毒及其发展史
第十九章 病毒的特性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组成
第二十章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病毒的分类
第二节 病毒的命名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复制
第一节 概 况
第二节 复制过程
第三节 复制机制
第四节 病毒的不完全增殖和缺损病毒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 病毒的遗传
第二节 病毒的变异
第三节 病毒的重组、互补和表型混合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
第三节 病毒感染细胞后的散播方式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免疫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抵抗
第二节 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
第四节 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疾病
第五节 新生动物免疫
第二十五章 噬菌体
第一节 简 史
第二节 生物学基本特性
第三节 噬菌体对寄主细胞的危害
第四节 噬菌体的分离与检定
第五节 噬菌体的分类
第六节 噬菌体DNA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第七节 噬菌体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痘病毒科
第一节 正痘病毒属
第二节 副痘病毒属
第三节 禽痘病毒属
第四节 野兔痘病毒属
第五节 猪痘病毒属
第六节 山羊痘病毒属
第二十七章“类非洲猪瘟病毒属
第二十八章 虹彩病毒科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科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属
第二节 水痘病毒属
第三节 细胞巨化病毒属
第四节 鼠巨化病毒属
第五节 玫瑰疹病毒属
第六节 淋巴隐伏病毒属
第七节 猴病毒属
第八节 丙型疱疹病毒亚科未分属病毒
第三十章 腺病毒科
第一节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第二节 禽腺病毒属
第三十一章 乳多空病毒科
第一节 乳头状瘤病毒属
第二节 多瘤病毒属
第三十二章 圆环病毒科
第三十三章 细小病毒科
第一节 细小病毒属
第二节 红病毒属
第三节 依赖病毒属
第三十四章 嗜肝DNA病毒科
第三十五章 反录病毒科
第一节 哺乳动物B型反录病毒属
第二节 哺乳动物C型反录病毒属
第三节 禽C型反录病毒属
第四节 D型反录病毒属
第五节 牛白血病-人嗜T淋巴细胞反录
病毒属
第六节 慢病毒属
第七节 泡沫病毒属
第三十六章 呼肠病毒科
第一节 正呼肠病毒属
第二节 环状病毒属
第三节 轮状病毒属
第三十七章 双RNA病毒科
第三十八章 副粘病毒科
第一节 副粘病毒属
第二节 麻疹病毒属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属
第四节 肺病毒属
第三十九章 弹状病毒科
第一节 水泡性病毒属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属
第三节 暂时热病毒属
第四十章 丝状病毒科
第四十一章 正粘病毒科
第一节 甲、乙型流感病毒属
第二节 丙型流感病毒属
第三节“类托高土病毒属,
第四十二章 布尼病毒科
第一节 布尼安病毒属
第二节 白蛉热病毒属
第三节 内罗病毒属
第四节 汉坦病毒属
第四十三章 砂粒病毒科
第四十四章 微RNA病毒科
第一节 鼻病毒属
第二节 肠病毒属
第三节 口疮病毒属
第四节 肝病毒属
第五节 心病毒属
第四十五章 嵌杯病毒科
第四十六章 星状病毒科
第四十七章 冠状病毒科
第一节 冠状病毒属
第二节 凸隆病毒属
第四十八章 动脉炎病毒属
第四十九章 黄病毒科
第一节 黄病毒属
第二节 瘟病毒属
第五十章 披膜病毒科
第一节 甲病毒属
第二节 风疹病毒属
第五十一章 亚病毒
第一节 类病毒
第二节 卫星因子
第三节 朊病毒
第五十二章 未分类病毒
第三篇 实验技术
第五十三章 常用精密仪器实验技术
第一节 超速离心技术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五十四章 培养基制造技术
第一节 制造培养基必须遵循的要求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造
第三节 培养基的分类
第四节 常用培养基的制作
第五十五章 细菌培养技术
第一节 细菌的接种方法
第二节 细菌的培养方法
第五十六章 细菌形态的检查技术
第一节 不染色细菌标本的检查
第二节 染色细菌标本的检查
第五十七章 细菌的生化试验
第一节 糖(醇)类代谢试验
第二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第三节 有机酸盐和铵盐利用试验
第四节 呼吸酶类试验
第五节 毒性酶类试验
第六节 抑菌试验
第七节 其它试验
第五十八章 细菌计数技术
第一节 总菌数的计数技术
第二节 活菌计数法
第三节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第四节 影响细菌计数的因素
第五十九章 动物实验及鸡胚培养技术
第一节 实验动物
第二节 动物实验技术
第三节 鸡胚培养技术
第六十章 细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第一节 稀释法
第二节 扩散法
第三节 细菌对联合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第六十一章 病毒组织培养技术
第一节 组织培养原理及基础技术
第二节 组织培养技术
第三节 病毒的组织培养及检测技术
第四节 病毒培养物的污染(支原体)检查
控制和消除
第六十二章 病毒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第一节 普通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第二节 反录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第三节 病毒的提纯技术
第四节 病毒组成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第六十三章 常规血清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凝集反应试验
第二节 沉淀反应试验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
第四节 中和试验
第六十四章 免疫标记技术
第一节 免疫酶技术
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
第三节 放射免疫技术
第六十五章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第二节 杂交瘤技术
第六十六章 其它免疫技术
第一节 固相免疫吸附血凝技术
第二节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第三节 免疫染色法
第四节 碳免疫测定法
第五节 相分离免疫测定法
第六节 胶乳免疫沉淀技术
第七节 铟化玻片免疫测定法
第六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和提纯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和提纯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鉴定
第六十八章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
第一节 免疫反应细胞
第二节 细胞免疫反应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测方法
第六十九章 分子生物学及分析生物学的
检验技术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DNA中G+Cmol%
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三节 细菌质粒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技术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基因导入细胞技术
第五节 基因体外扩增技术
第六节 基因探针技术
第七节 病毒基因工程工具酶的使用
第八节 色谱实验技术
第九节 放射测量法
第十节 生物传感器技术
第十一节 SPA与SPG技术
第十二节 细菌自动化鉴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