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幼名阿双,又名爽、霜,号雄魄,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之一,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读书,开始接受新思潮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时,他积极参加与领导了学生运动。“五四”运动后,同郑振铎等组织进步社团“社会实业社”,编印《新社会》等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1920年3月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同年10月以《晨报》记者身分访问苏联,向国内传播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过苏俄召开的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任东方大学中国班助教、翻译。在留苏期间写了两本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1923年回国,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主编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杂志、《向导》周报,成为党的杰出的组织家、宣传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维护革命统一战线,同资产阶级右派代表戴季陶进行坚决斗争,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他主持召开了党的“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冬至1928年春,他在担任中共中央书记时,曾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7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同年又出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成员,参加共产国际工作,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主持召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危害党的立三路线的执行。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的打击,被排斥于中央领导机关之外。1931年至1933年,在上海养病,并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用很大精力从事马列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工作,创作了许多犀利的战斗杂文。1934年1月,到中央根据地,被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委员和人民教育委员,还担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创办高尔基戏剧学校,培养了党的文化艺术干部。红军开始长征后,他留在江西根据地。1935年2月,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口附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18日在长汀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海上述林》(由鲁迅整理出版)、《瞿秋白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