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古典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早就被人们肯定为我国古人创造精神财富的珍贵著作。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和风俗习尚,也被人们当作古代社会历史资料来研究。《诗经》相传是古代帝王命王官采风所集成的,经过文人或乐工整理加工,传于后世,经秦火以后,散分为四家。其中齐、鲁、韩三家已失传,仅存汉人毛公(脚毛亨)一家,流传至今,共三百零五篇,称为《毛诗》。《史记》载孔子删诗一说,已被证明其不真实。《左传》记吴季札到鲁国听乐工演奏诗歌时,《诗》之编次,已和今天的《三百篇》相同,这时孔子不到十岁。《论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话,可能是改正诗歌的乐调。从《史记·孔子世家》云:“《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证。后儒依据《论语》之言,认为孔子删诗一说,是不可信的。如今虽无法详细明确《三百篇》是集成的,但它经过许多文人加工这一点,可以相信。因《诗》一律以四言为主,风格大致相似,在不同作者篇章中,还使用同一句子,用韵的规律也大致相同等,就可以说明它曾被采集者或乐官等文人加工润色过。虽经秦始皇焚书浩劫,但因可以背诵或歌唱,口语相传,留至于今,成为我国最古最珍贵的文学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