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学

周易与中国文学

周易与中国文学

定 价:¥57.00

作 者: 陈良运著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标 签: 研究

ISBN: 9787805799865 出版时间: 1999-06-02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486 字数:  

内容简介

  《周易与中国文学(套装上下册)》是中国《易》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研究《周易》经、传与文学关系的专著。内篇八个专题,探讨卦、爻辞与《系辞》、《文言》等原始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学原理、文学观念、审美意识、语言艺术诸种要素,力证《周易》的内容与形式,被一代代人接受并加以发挥、转换,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观念体系的大致格局。外篇十个专题,主要论述《周易》对中国文学发展方方面面的深远影响,从人文精神、文学本原到创作鉴赏等种种文学观念范畴的正式确立,理论构架的成型,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文艺学概论,纲举目张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附篇介绍的《焦氏易林》,是直接从《周易》本体绽开的文学奇葩。陈良运教授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历时十年,数易其稿;《周易与中国文学(套装上下册)》是他继《中国诗学体系论》之后又一部研究古代文学观念起源和文论体系建构的力作,“探源溯流、阐精发微”的学术风格融贯其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而使理趣与情趣盎然于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陈良运,1940年生,江西省萍乡市人。196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评定),江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现当代诗歌研究、评论和中国古代文学、诗学理论研究,已出版《新诗艺术论集》、《新诗的哲学与美学》、《文与质·艺与道》、《诗学·诗观·诗美》、《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论诗与品诗》等,主编《中国历代文学论著选丛书》(5卷本)等,承担了19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焦延寿与《焦氏易林》四言诗”的研究。

图书目录

内篇
第一章 “盛德大业,至矣哉”
——《周易》之道:创造之道
一 “道”向物质——精神双重创造意义的转换
二 《易经》之“自然宗教”意识与《易传》之
“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三 “变通”——创造之道的核心内蕴
第二章 “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周易》的符号象征
一符号象征的形成
二符号象征的特殊品格
三 符号象征的奇妙变奏
第三章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周易》的审美意识
一 自然美的折射与发挥
二 以阳刚美为主轴的审美观念系列
三美之利与功:“化成天下”
第四章 “物相杂,故日文”
——《周易》孕育的文学观念
一 “观”、“感”、“情”与“精义入神”
二 “文”、“辞”、“象”与“立象以尽意”
三 “志”、“气”与“刚柔有体”
第五章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周易》的文学思维
一 从形象思维到意象思维
二 “范围天地之化”的隐喻思维一
三广阔深邃的联想与想象思维 一
第六章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周易》的情理品位
一深沉的忧患意识
二真实的爱恶之情
三 睿智的理性精神
第七章 “修辞立其诚”
——《周易》的语言艺术
一 简古清丽的《易经》语言
二 灵动洒脱的《易传》语言
三 《系辞传》中的语言理论
第八章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周易》中的古代诗歌、
一 卦、爻辞中所引远古的谣、谚
二 原始诗歌的风貌、特色
三 卦爻辞诗歌与《诗经》
第一章
“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精神与中国文学
一 “人文”观念的历史发展
二 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
三 人文精神的新思考
第二章 “原道心以敷章”
——“自然之道”与文学本原
一 《文心雕龙》之前的文学本原论
二 “自然之道”——刘勰的文学本原本体论
三 “自然之道”的文学表现
第三章 “刚柔迭用,喜愠分情”
——“刚柔有体”与作家气质、创作风格
一从“气有刚柔”对文学本体质的把握
二 由“风趣刚柔”展开的审美批评
三 “刚柔杂居”与文学流派的发生
第四章 “感于物而后动”
——“感而遂通”的创作心理机制
一 “致虚守静”——“感而遂通”的心理机制
二 “通灵感物”——古代“灵感”理论的发展
三 “情以物迁”——东方最先出现的“移情”说
第五章 “诗不患无言,而患言尽”
——“言不尽意”的诗学升华
一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
二 “言不尽意”的质变:“文已尽而意有余”
三 “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升华:“无言之美”
第六章 “意象所生,方圆随造”
——“立象以尽意”的艺术转变
一哲学领域“立象”理论的发展
二 “象征型艺术”与中国文学早期特色
三 “立象”的质变:“物色尽而情有余”
第七章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神无方”的美学风采
一从哲学走向艺术的“神”
二 “神主形从”之形神理论的发展
三 “神无方”的美学风采
第八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旨远辞文”的文学语言论
一 文学语言理论的早期发展
二 “美文”意识:文学语言的纯化
三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的诗歌语言艺术
第九章 “《诗》无达诂”
——“仁者见仁”,知者见知”的接受鉴赏论
一 “以意逆志”与“《诗》无达诂”
二 “披文以入情”与“辨于味”说
三 “代日益精”的诗歌接受美学
第十章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变通以趋时”:永恒的启示
一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二 “文以情变”与文体之变
三 “入圣”、“入神”——“变能启盛”
附篇
一部超越时空的诗体启示录
一 中国最早的哲理诗
二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三 诗歌艺术的超常发挥
四 《焦氏易林》的文学史意义
主要引用书目与参考书目
重写《周易与中国文学》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