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题辞
第一辑 门外谈言
作为方法的语言
——“胡适之体”和“鲁迅风’
文学发展的语言资源
“文化失语症”的语言学诠释
——“五四”语言革命的重审
汉字作为诗歌媒介的特征
释“某种”
——“新时期”说话方式的一种考辨
一种命名方式的终结
珍惜命名的权力
——也谈追“新”逐“后”的批评
眺望语言
第二辑 二十今人志
王 蒙:说出复杂性
张承志:无神时代的精神圣徒
张 炜:民粹主义者的批判及其困境
王安忆:感觉穿上了思想的外衣
贾平凹:失真走调的纸上秦腔
王 朔:左右为难的一俗物
刘震云:草民的立场与局限
莫 言:乡村知识阴郁的转述者
韩少功:超越修辞学
马 原:以公开的形式营造神秘
洪 峰:荒漠时代的那希索斯
朱苏进:绝望中诞生的精神
李 锐:“自己说话”及其限度
孙甘露:酿造语言的烈酒
陈 村:都市弱型的抗议者
胡河清:一个人的绝望
刁 斗:窥视者的叙述
苏 童:在过去时代的阳光下行走
余 华:面对苦难的言与默
残 雪:捏住“众数”的咽喉
第三辑 文海杂语
“二马之喻”和‘冰之喻’
——略谈鲁迅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学
的分途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间和大地
“意识形态”与“大地”的二元转化
——略说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
匮乏时代的凭吊者
——60年代出生作家群印象
“拟家族体”和“拟历史体”
还能重建“不朽”的信念吗?
——略谈当代作家的创作心态
容易失去的智慧
——关于“道德理想主义”
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读鲁思屑
横竖是水,可以相通
——胡适的交游之道
追忆李长之
远远望去的印象
——《朱光潜书话》编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