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千年之尾,澳门继香港之后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之际,一首《七子之歌》,直撞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扉。谁没有自己的母亲?将祖国比作母亲,正是这种爱的一种升华。而对生身母亲那种本真的爱,则是人性中一种最天然又最深刻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情感是世界上一切真、善、美的基础。然而,世纪之交,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市场化转轨中,人们却惊讶地看到,“金钱”、“利欲”竟会腐蚀人们到如此地步:不止一起少年杀母案见诸报端,所用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令人心寒;与此同时,畸形的“应试教育”,又逼使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初衷下残害亲子。在一起起极端事件和普遍存在的人情淡薄的现实面前,大声讴歌母爱,呼唤亲情,就显得尤为必要。同心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中国文化名人忆母亲》丛书,就是在这种共识下产生的。它凝聚了担负教育责任的出版者对社会、对青年关注的目光。当今学界耆宿季羡林先生为丛书作序说:“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季先生的散文名篇《赋得永久的悔》中亦有这样的话:“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书中收入二百多位学者、作家、艺术家的文章。丛书用编年体排列,从上个世纪末出生的文化大师胡适、郭沫若、冯友兰,到本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文坛新秀,均怀着悠悠寸草之心,写下回忆母亲的美文佳作。纵贯近一个世纪,从社会生活各个不同的角度道出“春晖”的温暖。每个人都能讲出一段母亲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生动感人。然而,让我们听听“文化名人”们讲的母亲故事吧,也许它们更能折射出民族的历史、时代的进程和人类心灵的光芒。母亲的故事还在讲,母亲的故事永远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