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人们对“文学理论”这门课程及其教材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思考,也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我们这本教材是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指导关怀下,全国许多所大学共同参与编写的,意在为全国高等学校中文系提供一本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在《文学理论教程》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全体作者都试图充分体现下述基本认识。1.以有利于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学理论遗产和吸收世界文学理论的新观念,推动文学的繁荣为宗旨,努力把世界上出现的新的文学理论作为资源加以分析、判断、消化和阐释,在整个教材的内容上,特别注意了传统与现代的连通。2.强调理论的实用性。本教材重视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但又不是教条地死守所谓体系,而是以实用性为第一选择,将那些可有可无、缺少实际意义的内容删除,特别注重那些容易模糊、又亟待解决的文学理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教材中回答了一些人们经常遇到、多数文学理论教材又没有关注的问题,如作品的存在、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母语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作家文学)的关系、抒情文学中的作者与抒情主人公的关系、文学阅读中的特别值得关心的问题,等等。3.尽量大的努力为读者提供较为系统和有文学理论知识,并把引导读者养成理论化思维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教材重视各个知识细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在整体框架的设计上暗示了各部分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性质,教材中只分章而未分编的体系就包含着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