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篆书。峄山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登峄山,丞相李斯等颂秦德而立,李斯书。篆书。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原石佚,今传为宋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据其师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碑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中国书体主有篆、隶、楷、行、草诸体。篆又分大、小篆。大篆,广义上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籀文、六国文字。狭义上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籀文。又称“秦篆”,指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后,由李斯所制。其笔画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峄山碑》就是存世的小篆代表作。其书法较之《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稍觉框廓纤弱。虽说后世所存拓本,多失秦代古厚笔势,但对研究篆书结构,仍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