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在成熟之前,必然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和学习阶段,古典诗则是探索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古典诗中,究竟什么是值得我们传承的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追求和实验,下列几点也许可以提供参考: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大体说来,中国古典诗中多半具有浓厚的道家自然主义色彩,故田园诗形成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即便是抒情或言志,也都透过由自然景物所组成的意象来表现。古代诗人大多做过官,罢官后又都归隐自然。他们的诗都能呈现一种澹泊与恬静的境界。这显然是他们在诗中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论诗人或读者,感受到这种和谐之后,心灵便有了皈依,生命便有了安顿,进而对人生也有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因而得以化解生之悲苦。但近代社会由于机械文明的发达,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关系复杂,加以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人与人固然冷漠无情,人与自然更是日趋疏离,因而现代人便陷于一种矛盾,焦虑,迷惘的困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的好处,就是使读者能在自然亲和力的感染下,发现自我的存在。现代诗虽反映了现代人的苦闷和危机,却找不到化解之道。如果现代诗人能从古典诗中找回我们那些失落的东西,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现代诗便会具有哲学的深刻。二、诗的意象化:中国的诗歌在形式上由四言到五七言绝律,在技巧上由浅白而深致,由直达而折射,由写实而象征,这都是文学演进的必然趋势,最显著的则是由平铺直叙的描写,进化到意象的呈现。所谓意象化,就是诗人把情感深刻地渗入事物之中,再透过鲜活而具体的景象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是情与景的融合,故它是综合的,想象的,感性的,意在言外的,其审美效果就在“言近旨远”。换言之,就是以最精简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而深刻的含意。杜甫精于七律,他的七律都是极其精致的意象化的诗。我认为杜甫之所以能传诵千古,主要靠他经营意象的才识和功力。李商隐师承杜甫,也学到了把感情意象化的本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之妙就在于使激情化为冷隽的意象,使情感有了深度。现代诗虽尚未达到普遍圆熟的程度,但语言的意象化却是一项明显的成就。不可否认,一开始现代诗人是从西方现代主义学到了熔铸意象的方法,却暗含古人经营意象的各种技巧,只是在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还不如律诗,有待诗人进一步的探究。三、诗的超现实性:诗中最讲究“虚”与“实”的处理,有时“虚”的部分更是诗人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这就是诗的超现实性。古人强调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诗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诗太落实,便成了散文,庸俗无趣,太空灵又显得虚幻飘渺,流于晦涩;好诗都能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