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炜,江苏籍。沈阳军区总医院啄副院长兼心外科主任,现任该院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第二、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军区联勤部专家组副组长。从事胸心血管外科工作50年,擅长复杂先心病和心律失常外科,是我国该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首家在我国攻克法洛四联症矫正手术,迄今已作4000余例,存活率达96.5%。继而在我国率先开展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的矫正手术,心上型全肺静脉异常连接的心内修复,Ebstein心脏畸形的房化心室折叠术,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缺损的矫正手术,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和肺动脉闭锁的右心室到肺动脉心外管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Taussl‘g-Bing综合征的心内心外双管道,传统改良FOntan手术、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治疗心室双入口、二和三尖瓣闭锁,预激综合征的前、后间隔和左室游离壁的异常房室传导束切断,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心房颤动、右侧迷宫手术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等先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和致室性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全的右室隔离术等15项新技术,均有大量病例手术报告,效果满意,全国推广。主编专著二部,参与出版10余部,发表论文250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全军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4项。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6年被解放军三总部授予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2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刘维永,江西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原胸心外科主任,1993年底进专家组,现为该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陕西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和陕西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顾问。现任中国老午保健医学会心脏学会常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主编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9家杂志编委。1958年参加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977年率先在国内研制“带瓣管道”并成功应用于矫正严重右室和左室流出道梗阻复杂心脏病。在国内较早开展二尖瓣综合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其并发症外科治疗,以及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等。主编出版《心血管外科手术学》等专著4部,参编出版10余部,发表论文210篇。防钙化新型生物瓣研制获“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11项。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和全军后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军后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和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宝仁,河南籍。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兼胸心外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心外科研究昕、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为国际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亚洲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外科年鉴》及《上海医学;心血管分册》主编或副主编;《中华血管病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国循环杂志》编委。从事外科及胸心外科临床工作45年,1965年参与研制我国第一代人造球型心脏瓣膜,并成功的进行了我国首例二尖瓣置换手术。以后,又相继研制成功五种国产人造心脏瓣膜,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重症及危重病人、联合瓣膜病与同期急症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疑难及复杂手术。为我国心脏瓣膜外科事业作出了贡献,并在瓣膜病的基础理论研究上成绩显著,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著200余篇,主编专著三部。先后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七项。1990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被上海市卫生系统授予“十佳医师”;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