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之南十四公里,在伊水的两岸。石灰质的岩山相对峙。挟着由西南向东北流的伊水,产生间隔不及五百尺的峡谷。实出于洛阳平野,因它的形态像门阙因此 被称为龙门或伊阙——伊水之阙。阙是自汉代以来常建的一对建筑,是门的一种。《龙门二十品》是由造像记中选择优秀的二十种字迹。它具有许多历史。观察这些造像记的特异之症状,可领略中国书法 的历史价值。人们对在于龙门石窟造像记的注意开始于北宋,有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的岑文本,唐人褚逐良的《伊阙佛龛碑》,其他的不受注意,迨至明末在于奕正的《天下金石“中始著录香山寺碑数种,但是在龙门全山有无数的造像之事,是由清初的顾为武时开始注意的。他在《金石文字记》中举出《伊阙佛龛碑》外,还有武平六年的《师道兴造像记》,此造像记在药方洞。